2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开幕。沈觅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开拓新境界,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太仓篇章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首页 >> 党旗映娄江特别报道 >> 内容

市农委转变发展方式 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过去5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打造田园城市、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的工作目标,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推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快速提升。

  目前,全市已成功构建了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太仓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

  现代农业发展综合得分全国领先

  ●农业部在2013年印发了《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办法》,提出了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科技推广水平、经营管理水平、政府支持水平、产出水平、可持续发展水平6个方面24项评价指标。

  ●2013年、2014年,我市分别以83.8分、85.4分的综合得分,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最近,农业部发布《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太仓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得分85.65,位居全国第二。

  ●近年来,我市以加快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统领,坚持园区化、产业化、农场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得分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列。

  农业园区建设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5年来,我市以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化、生态休闲农业集聚化、科技创新农业载体化为发展定位,实施点、线、面结合,市、镇、村联动发展战略,坚持园区化、产业化、农场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创新形成了“以1个太仓市国家现代农业园区为引领、7个区镇现代农业园区(3万亩现代水稻产业园、城厢镇电站林果基地、陆渡——浏河现代农业产业园、沙溪塘桥现代农业园区、浮桥镇中华绒螯蟹养殖示范区、双凤镇现代渔业产业园、璜泾镇现代农业园)为支撑,X个村级基地、合作社为带动面”的“1+7+X”现代农业园区网络。目前,规划在建各类园区15个,总面积20多万亩。

  高标准农田建设夯实现代农业基础

  ●5年来,我市整合农业资源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等项目,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十二五”期间,新建提档高标准农田(鱼池)19.75万亩,标准化农机库房35座,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鱼池)33.32万亩,占比达85%,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全面提升

  ●5年来,我市坚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全市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优化完善了市、镇“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配备了市、镇、村“三级”质量安全监管员151名。

  ●全市建成市、镇、村合作社基地检测室35家,构建了以市农检中心为核心、6家镇级速测室为骨干、20家村级检测室为基础,9家基地检测室为补充的“四级”检测体系。建成了农产品追溯管理平台,基地产品信息可全程查询追溯。

  ●“三位一体”监管模式逐步完善,地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实现全覆盖。全市“三品”有效认证数128个,“新毛芋艿”、“太仓大米”等5个地产农产品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全省推广

  ●2013年起,我市在全省首家出台《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并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加以推进。2013年~2014年,我市两年共招录207名委培生,分别就读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农牧科技学院。目前,首批96名委培生已于本月就业,奔赴农村生产一线。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3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全市不仅定向委培了207名涉农专业大学生,还举办了水稻育秧技术、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各类技术技能培训101期,培训农民7117人;全市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考试人数累计达到1.56万人,持证比例达到52.7%。

  ●我市联合农业院校,采用“定向委培”模式,培养生产精英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做法,2014年被农业部评为十大创新案例,目前已被省农委全省推广。

  强化规划引领,有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强化产能建设,有效推进四大主导产业提质增效;强化生态文明,深入推进“绿色太仓”建设;强化园区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强化质量监管,稳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强化主体培育与项目管理,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我市现代农业工作坚持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发展目标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一核、一轴、三园、三区”的农业产业布局,全面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双10”园区体系建设,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今后,市农委将围绕年初既定的工作目标,重点推进六个方面建设,全面完成年度工作。

  ●推进主导产业产能建设

  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督促各级新(续)建高标准农田项目进展和验收申报工作,落实2017年度本级项目建设任务。

  持续推进农机化发展工作。做好农机购置补贴工作,加强补贴机具监管;全面推进“国家农技推广服务稻麦全程机械化试点项目”,出台本市创建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意见,为明年申报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打好基础;切实抓好农机科技入户、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及农机维修政府购买服务等工作,抓好秋季秸秆综合利用,确保秋忙农机安全。

  强化农业科技指导服务。加强省部级万亩水稻示范方田间管理,扩大水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示范,召开水稻生产管理现场会,确保水稻丰产丰收;发布秋播作物技术指导意见,抓好小麦等农作物种子全程监管工作;强化各类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增加有机肥使用面积,引进示范新型肥料和蔬菜新品种,探索研究棚架式大棚草菇种植方式和不同播种期设施大棚早春蚕豆栽培技术;推进水稻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绿色防控技术融合示范和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优化组合,力争走在全省前列。

  不断推进生态健康养殖。修订《畜禽养殖管理办法》,划定畜禽养殖“三区”并完成“一张图”系统建设;完成新建梅山猪保种场基建、畜禽养殖和屠宰企业清理整顿“两个整治”,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运营;抓好夏季消毒灭源及动物秋防,开展生猪屠宰监管“扫雷行动”。

  深入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加强对水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跟进;继续推进双凤现代渔业精品园建设,打造成集苗种繁育、科普教育、科研试验等为一体的现代渔业发展模板;继续推进“独溇小海”生态园建设,做好高密度循环水养殖跟踪服务,探索农渔循环生产新模式。

  ●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品牌建设

  强化绩效考核。组织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快速定性检测室和村级协管员工作的绩效督查。

  强化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按照《太仓市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实施意见(试行)》,开展准出示范,选取基础条件好、产业代表性强、产品信誉好的规模化配送企业,按照产地准出管理内容要求,建立产地准出管理机制,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

  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严格确定“太仓大米”品牌授权,对有基础、有信誉、有前景的区镇大米生产主体进行使用授权,提升“太仓大米”品牌质量。

  ●推进各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

  加快推进市现代农业园区提档升级项目建设。做好生物农业科技平台后续配套工作,启动健康花卉研究室、中草药研究室和生物农业博士工作站建设;完成双沟河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一标段工程;完成四季花海项目招标及前期施工准备。

  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宣传营销力度。农展馆多肉植物展示区、亲子园“百鸟笼”等旅游改造项目试营业。做大做强休闲观光农业。选择我市成熟规模休闲农业景点,组成代表太仓农业的休闲观光旅游线路。

  ●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有序推进年度各项绿化工程建设,完成绿化示范村验收,尽快做好2017年市政府投资农村绿化重点工程摸底调查。

  规范森检与执法,加强野生动物保护,严控有害生物入侵,做好湿地保护与建设。推进绿色产业发展,做好泰丰林果基地提档改造及“送苗下乡”繁种工作,加强对林果新品种的考察、引种和栽培技术指导,做好优质地产水果推介。做好市“水十条”重点考核断面达标整治重点工作,调查浏河塘、盐铁塘周边养殖点,加大违法养殖取缔整治力度,杜绝养殖污水直排河道。  

  ●推进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

  安排好2014级农业委培生暑期实践活动,组织岗前专题培训,强化与3所农业院校联系,及时了解委培生学业情况。

  跟踪2016届委培生进村后工作情况,依托学校科研项目、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重点培育5~6个“会干事、能创业”典型案例,做亮点、树榜样。继续做好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全面完成省市级年度培训任务。 

  ●推进农业项目管理和“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强化农业项目管理。全面实施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挂县强农富民工程等各类项目,全面推广应用“江苏省智农通APP”;完善太仓市农业项目管理制度,农委“农业重大项目公开公示系统”投入使用,开展项目专家库专家征集。

  强化农业信息化建设。继续做好全球眼视频及传感器设备维护工作,确保设备平稳运行;做好手机APP推广工作,强化村级农产品电商信息维护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农产品电商技术培训,通过“太仓日报”、“太仓日报样样有”、“太仓土特产”等微信公众平台宣传推广“田里香”手机APP。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