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开幕。沈觅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开拓新境界,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太仓篇章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首页 >> 党旗映娄江特别报道 >> 内容

工业经济唱响主旋律打好“升级仗”

  近几年来,我市工业系统坚持“创新发展、低碳发展、集群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原则,以转型升级为主旋律,以自主创新为引领,以结构优化为目标,以新兴产业为重点,以规模企业为支撑,以低碳发展为特色,大力实施“千企升级”行动计划,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2015年,我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655.6亿元,工业增加值473.9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6.9%和6.8%。

  1规模工业总量稳步提增

  智能车间内的生产线高效运转,飘柔、海飞丝、潘婷、沙宣等家喻户晓的品牌产品从江苏宝洁有限公司发往华东三省一市的客户和消费者手中。在宝洁等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带动下,今年1至6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994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比苏州大市平均水平高4个百分点,位列苏州各县市区第一。

  按照市人代会确定的重点工作目标和苏州市政府下达的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责任目标,市经信委把任务及时分解落实到区镇和相关部门,分解到机关各个业务条线,预测月度、季度、半年度的序时进度,及时向区镇和部门通报情况,经常到区镇、企业一线开展调研会办,起草一系列奖励政策,引导工业企业积极应对不利因素影响,加速加快转型升级。“十二五”期末,全市共有各类工业企业12000多家,其中规模企业1140家。2015年,规模企业实现工业产值2118.2亿元,5年来年均增7.3%;实现工业利润总额125.2亿元,5年来年均增长3.6%。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357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37家,分别比“十一五”期末增加111家、17家。舍弗勒、玖龙纸业、香塘集团、东华能源4家企业产值超50亿元。

  2技改投入增添升级后劲

  从上海迁移到浏河以来,江苏保捷锻压有限公司持续加大技改投入,引进机器人等先进设备,不断扩大优势产品的产能、生产效率以及产品档次。短短的3年多时间内,企业年产值从3亿元增加到11.53亿元。

  在不增人、不增地、少投入的情况下,技术改造可以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制造能力和经济效益。市经信委引导企业采用当今世界先进技术、先进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协调处理融资信贷、电力供给、技术咨询以及项目报批等方面的问题,支持和帮助重点技术改造项目有序实施。集中政策财力,启动财政性扶持资金“奖改投”项目试点,加大对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名品名标企业技改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和成果转化。“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引进工业项目3410个,完成工业投入达1271.8亿元,其中技改投入802.1亿元,技改投入占全部工业投入63.1%,较“十一五”期末提高8.8个百分点。

  3新兴产业发展“风光”无限

  机器人粘胶,搬起小方锭,动作精准流畅。经过切割机加工后,小方锭变成一块块薄如纸片的硅片,流入清洗、分检等自动化生产线。在协鑫光伏等一批新兴产业企业带动下,1至6月,我市新兴产业实现产值532.5亿元,同比增长5.9%,占规模工业的比重为53.6%,比上年底又提高3.5个百分点。

  我市推进支柱产业高端化发展,传统产业品牌化发展,新兴产业规模化发展,新区获评江苏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经信委强化对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新兴产业的分析研究,协助市领导挂钩联系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协调处理重大新兴产业项目突出困难和问题,提升发展精密机械、纺织化纤服装、电力造纸、金属加工、石油化工五大传统产业。2015年,新兴产业累计实现产值106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0.1%,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7.3个百分点,位于苏州各县市前列。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35.2%,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5.1个百分点。

  4空间架构形成“2+5”格局

  太仓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晋升“国家队”,与太仓高新技术开发区一起成为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两区工业产值占全市比重61.9 %,比2010年底提高3.7个百分点。港区拥有埃克森美孚、宝洁、BP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和26家中央国企,成为全国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亚洲最大的纸业基地、国内最大的高级润滑油基地、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干货集装箱基地和华东最大的电力生产基地。

  新区集聚了耐克、特灵、实用动力、和路雪、舍弗勒、西门子、通快、兴和电子、阿尔派电子、老虎涂料等一批品牌响、实力强、市场大、抵御风险能力强的欧美企业,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精密机械和新材料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群。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区成为全国德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之一,被誉为“中国的德企之乡”,预计上半年规模以上德企实现产值125亿元、利润15.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3%和31%。

  各区镇特色彰显,优势显现。沙溪镇的新材料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璜泾镇的化纤产业基地,城厢镇和浏河镇的机电装备产业基地,双凤镇的绿色食品产业基地,均已获得江苏省或苏州市挂牌。

  5对德合作跃入崭新阶段

  6月27日上午,市经信委组织25家民营企业深入海瑞恩、阀安格等德资企业参观考察学习,进一步推进民营企业借鉴德企经验加速转型升级。

  近几年来,我市高标准规划建设德资工业园二期,壮大德资产业规模,加强与德国在科技、知识产权、人力资源、文化、环保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拓展职业教育“双元制”本土化实践。市经信委组织民营企业赴德国和太仓德资企业考察学习,组织德资企业到民营企业传经送宝,促进太仓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目前,全球第八家、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正式运营,我市集聚了舍弗勒、克恩—里伯斯、托克斯、慧鱼、孚尔默等各类德资企业250多家。这些德资企业占用土地少,科技含量高,产品绝无仅有,经营管理有方,经济效益好。

  6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中科院院士龚岳亭、张友尚等行业技术元老支持下,享受国务院津贴的教授级高工李振勇率领华益美团队研发出了国际领先的核酸检测技术——血液筛查“4合1”核酸检测试剂。这种核酸检测试剂单管就可以查出4种病毒并确定病毒类型,一滴就可以卖出上千元高价。

  近几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创新引领战略,营造崇尚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加强创新载体和专业孵化器建设,支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战略联盟,有效提高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十二五”期末,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1家,苏州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3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6.56件,较“十一五”期末增加24.86件。牵头或参与起草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58项,地方标准3项,累计分别达到43项、82项和30项。品牌建设取得新成就。全市工业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6件、省著名商标37件、苏州市知名商标58件。

  7民营经济占据半壁江山

  在2月29日召开的苏州市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发展大会上,市经信委获评2014至2015年度苏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先进集体,香塘集团总经理顾振其、天顺风能董事长严俊旭等企业负责人获评2014至2015年度苏州市杰出民营企业家或优秀民营企业家。

  面对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我市全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促进创新、创业、创客有机结合,组织民营企业参观德企,开展配套协作活动,组织企业参加江苏产品万里行等活动,帮助企业拓市场,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发展。2015年,新登记私营企业3100家,同比增长27.57%,新增个私注册资金129.44亿元,同比增长74.95%。个私净增注册资本完成157.5亿元,同比增长120.96%。民营企业实现销售1230亿元,比“十一五”期末增长53.56%,占据全部工业的49.38%。全市上市挂牌企业总数已达16家,其中1家主板上市,1家中小板上市,2家创业板上市,2家境外上市,5家新三板挂牌,5家区域股权市场挂牌,实现了资本市场全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初步形成。

  8智能制造引领转型升级

  昆山一家企业的速冻库长时间运行,耗电居高不下,吵得隔壁公司员工睡不好觉。经过苏州新亚科技有限公司的妙手改造,速冻库变成了智慧冷库,邻里纠纷也悄然化解。像新亚这样制造智能产品及系统的企业,在我市正在逐渐增多,应用智能技术及装备建立智能制造生产模式的企业也越来越多。

  近年来,我市积极对接“中国制造2025”,组织企业赴上海、广州等地参观知名智能制造企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树立智能车间标杆,激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应用智能制造装备,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制造模式。目前,全市涌现出了海嘉汽配、维港包装、安佑生物、生富科技、同维电子等一批智能制造明星企业和项目,同维电子、生富科技获得省智能示范车间称号并在全省推广。玖龙纸业、托克斯、雅鹿3家企业获批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 26家企业获批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省五星级数字企业8家,四星级数字企业26家,三星级数字企业200家;同维电子、科教新城分获 “江苏省三网融合示范创新基地”和“江苏省三网融合试点产业园”的荣誉称号,新区获得省两化融合示范区称号。安佑一项目被评为省两化深度融合创新试点工程。

  9节能减排彰显低碳特色

  6月27日,苏州市节能考核小组对我市2015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和节能措施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在实地察看和听取汇报后,考核组对我市节能减排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近几年来,我市把节能降耗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紧紧围绕苏州市政府下达我市的节能目标,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工作。2015年,全市综合能源消费量665.85万吨标准煤,规上企业万元产值能耗0.3143吨标煤/万元,较“十一五”期末下降35 .9%,规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5.95%,保持产值增幅大于能耗增长、单位能耗持续下降的良好态势。“十二五”期间,实施能源审计51家、重点节能技改项目65个,审核清洁生产企业110家,累计节约标煤44.12万吨。新增苏州市循环经济示范企业14家,创建苏州能效之星企业24家。怡球金属、新太酒精分别通过国家、省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验收,新增宏达集团、玖龙纸业、振辉化纤、北新建材4家省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单位,在建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项目数位居全省第一。  

太阳能光伏产业“溅射”强光

舍弗勒成为我市规模最大的工业企业

昭衍(苏州)引领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市经信委负责人深入基层调研服务企业发展

太仓德国中心投入运营

中集特箱亮相中欧班列首达欧洲波兰仪式

民企德威登陆创业板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