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港名列全球百强港口第47位
“新明洲26”号载着400多个标箱开往东南亚,“锦江之星”号载着800多个标箱开往韩国釜山、日本北九州,“远景”号载着900多个标箱开往日本关东。7月16日,太仓港集装箱海运有限公司从太仓港发出航班,这是太仓港加快发展的一个见证。
跻身全球47强港口
7月11日,苏州乐轩科技有限公司一批Vizio电视等电子产品经太仓港运往海外,乐轩科技一年从太仓港走货2500个大柜,可节约成本100万元左右。
像乐轩科技这样的外贸客户,太仓港集聚了25个省、市的2885家企业。近年来,太仓港积极推进战略合作、改革创新,加快码头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市场开拓水平,探索打造太仓港自有市场经营主体,加大航线开辟、货源组织力度,深入推进区港联动和无水港建设,不断增强对外吸引力。
5年来,太仓港累计投入101.6亿元资金,新增生产性泊位33个,新增通过能力4554万吨。新增集装箱航线94条,近洋航线是2010年的两倍,同口径集装箱吞吐量、货物吞吐量和外贸货物吞吐量是2010年的2.5倍以上,跃升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名列全球百强港口第47位。
临港经济做大做强
1月18日,港区首座海上钻井平台交付客户。这座钻井平台整体呈三角形,每条边长近百米,底座就像蓝色中空的大型“铁盒子”,是世界先进的高效节能和新型环保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
我市坚持港口功能开发和临港服务业发展有机结合,进一步构建以港口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培育龙头型物流企业,加快建设区域性的国际采购、分拨和配送中心,拓展信息、金融、经贸等物流增值服务,不断提高港口物流产业发展水平。抓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国家重大产业布局调整的机遇,持续引进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特大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集中力量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
“十二五”期间,港区GDP由165.6亿元增长到274.68亿元,年均增长10.6%;公共财政预算税收收入由11.4亿元增长到22.38亿元,总量接近翻番。全部工业总产值由565亿元增长到838亿元,年均增长8.2%,产值10亿元企业新增7家。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比重达52.8%,高新技术产业占规模工业比重在2010年基础上提高了21.7个百分点。
港口新城魅力彰显
7月9日,记者来到五洋·滨江广场采访,看到这个集大型卖场、进口商品展示中心、中影影城、商务酒店、特色餐饮、休闲娱乐等业态于一体的项目正在加快建设,即将开业。
临江产业发展离不开城市配套服务。作为“一市双城三片区”的重要一极,港城按照“魅力国开区,美丽新港城”战略定位,加快推进“三年跨越”计划,稳步实施政府性投入,着力引进社会资本进驻,加快建设一批房地产、商业设施、安置小区等项目,完善港城集散、服务、生活、生态等功能。
“十二五”期间,港城建成41.5千米市政道路,核心区路网基本形成。新城花园幼儿园、港城小学、浏家港中学教学楼、综合治理办公楼、七浦塘生态公园等公建配套工程建成投入使用;邻里中心、港城中兴商业街建成投运。(记者 李孝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