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下午,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市行政中心开幕。沈觅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太仓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践行新理念,开拓新境界,为谱写好中国梦的太仓篇章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首页 >> 展示新成就喜迎党代会 >> 内容

和谐善治百姓生活更幸福

健全“大平安”和社会医疗保障体系,深化“政社互动”实践

  晚上10点半,在海运堤一家生活美学馆工作的浙江姑娘卢果关好店门,独自一人往自己租住的小区走去。今年4月,卢果被上海总公司派驻到太仓工作,在太仓工作生活以来,卢果印象最深的就是,生活在这里很安心、很幸福。

  在太仓,跟卢果有着同样感受的市民还有很多。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和创新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生活舒适

  太仓给人更多幸福感

  卢果因为工作关系去过全国很多地方,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卢果一般比较害怕,晚上更是很少出门。太仓是她唯一一个在夜间单独出门不需要担心的城市。“在我租住的小区里,甚至是马路边,都能看到片区民警的照片和电话,这个举措让我觉得很贴心。”卢果说。

  近年来,我市把平安建设作为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品牌工程常抓不懈,形成了全覆盖、多层面的“大平安”保障体系,太仓成为江苏省首获全国综治“长安杯”的县级市。我市率先实现养老、医疗、低保标准城乡并轨,全市医疗、孤儿、五保等各类救助标准和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实施了“民生综合保险”、推行高龄老人尊老金、基本殡葬服务费免除等福利政策。

  作为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之一,太仓人愈发强烈的幸福感还来自于老年人通过日间照料服务中心、居家养老、互助养老等模式,过上了安乐幸福的晚年生活;居民利用遍布城乡的公共体育基础设施,锻炼身体,愉悦心情;外来人员越来越多地享受到本地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

  大病医保

  成国家医改新政蓝本

  今年38岁的王奎三是新太仓人,在太仓工作生活近20年的他,去年被查出患上白血病。“幸亏太仓有这么好的医保政策,医保报销比例高,待遇好,大病保险帮了我大忙。”说起医保政策,王奎三告诉记者,自己住院花费近60万元,医保报销了近42万元,还有大病住院保险,又多补偿近10万元,最终报销比例高达85.91%。他的妻子吴小参说,“这么高的报销比例在老家想都不敢想。”

  我市从2011年起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探索实践大病再保险制度,破解因病致贫难题,这一“太仓模式”作为蓝本被植入国家医保新政。2015年6月,我市又首创大病门诊医疗保险。也就是说,我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员患重大疾病后,无论在门诊就诊,还是住院治疗,都能得到更多的社会医疗保障。

  目前,我市已形成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个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而大病保险制度的建立,更突出以“六个有”为特征的太仓医保模式。

  政社互动

  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

  娄东街道洋沙社区主任夏琳芳走在洋沙五村干净整洁的居民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以前这里有很多冒着青烟的小水炉,空气里都是一股烟味,连居民晒在阳台的衣服上都会沾上这股气味。”夏琳芳介绍,洋沙五村共有200多户人家,因为是拆迁安置小区,老人大多保留着原有的生活习惯,他们喜欢用小水炉,小区居民怨声载道。

  “我们社区也想了很多办法整治,可是效果不好,现在你看到的这一切,都要归功于6月底的那一次社区公约制定活动。”夏琳芳所说的社区公约制定活动,就是“政社互动”项目今年推出的“互动”新机制。

2008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政社互动”实践,加快构建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自我调节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社会治理新格局。近年来,“政社互动”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了“政社互动”面对面、工作挂钩联系、市级机关(单位)绩效考评、民生大巡访等特色制度。基层自治组织开展“爱家园、守公约”活动,以村规民约等社会规范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群众自治能量得到充分释放。

  今年6月底,“政社互动”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项目被国家民政部列为“2015年度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之首。(记者 邢智丰)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