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手臂将钣金件牢牢吸住,送至设定好的物流轨道,之后钣金件被送达机床,工作人员输入参数,激光器自动切割……这是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向客户展示的一段生产场景。
近5年来,我市大力实施工业经济“三年翻番”、“千企升级”和服务业“三年倍增”等计划,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潮流,服务业迅速发展,现代农业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三次产业效应叠加,共同推动全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太仓制造”大步迈向中高端
通快提供的智能工厂解决方案,全程使用电脑操作管理,自动化及机器人操作,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公司机床事业部总经理顾永麟告诉记者,通快的钣金加工解决方案已在我国一些大型企业或行业龙头企业实施,未来将有更多国内企业用上通快提供的产品。
通快为客户量身打造智能工厂,正是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生动缩影。
作为德资精密机械及高端装备制造基地,我市集聚了一批全球领先的机械制造高端技术企业,工业龙头企业舍弗勒公司凭借高精密的发动机、变速箱、底盘部件和系统,以及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解决方案,连续多年实现两位数增长,今年上半年产值超50亿元。借助太仓港优势,海工装备、港机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物流装备也获得长足发展,前几年落户的扬子江海工,其生产的钻井平台是海上油汽勘探不可缺少的设备,国内有能力生产这一装备的主要是央企,扬子江海工是首个试水这一领域的民企。
除装备制造外,我市还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新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提升发展精密机械、纺织化纤服装、电力造纸、金属加工、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2015年,我市实现工业总产值2655.6亿元,工业增加值473.9亿元,均比2010年增长1.4倍,年均增长6.9%和6.8%;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062.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50.1%,比“十一五”期末提高17.3个百分点,位于苏州各县市前列。
“太仓服务”占据GDP近半江山
“太仓港-东南亚集装箱班轮首航仪式”举行,开通长江首条直航东南亚的集装箱班轮航线,“海丰阪神”轮启程驶往东南亚各港口……今年,太仓港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开辟了两条东南亚航线。正是得益于新开航线的稳定运行,以及海港化等政策效应全面放大,近年来太仓港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持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耐克物流2011年正式运营,很快成为我市首屈一指的纳税大户,有着“小耐克”之称的拉夏贝尔、百家好也落户太仓,物流产业正不断壮大。
物流产业“乘风破浪”,服务外包业也迎来发展高潮。昭衍(苏州)新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年均服务企业100余家,服务次数达1000余次,近日荣获苏州市“十大公共服务平台”称号。生物技术(太仓)有限公司与全球最大的20家制药企业中的19家建立合作关系,前不久走进台湾兴柜市场,两家企业年服务外包执行额均超亿元。
2015年,我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9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5.3%,较5年前的38.9%提升了6.4个百分点。
现代农业“太仓实践”领跑全国
继2013年、2014年两次综合得分荣获全国第一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再获佳绩。前段时间,农业部发布《2015年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水平监测评价报告》,太仓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得分名列全国第二。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综合得分连续三年领跑全国,太仓现代农业发展尤其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诸多探索与实践,成为全国其他地区学习借鉴的样板。近两年,我市紧紧围绕“一核一轴三园三区”农业产业布局,全面实施园区化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双10”园区体系建设,打造都市现代农业,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期间农业发展再创佳绩。围绕打造高水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我市以市镇两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重点,扎实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生产技术集成创新、农业设施装备优化更新、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发展现代农业基础工作,积极探索生态循环、休闲观光等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成功构建了以现代装备为基础、现代科技为支撑、现代经营为特征,资源利用率高、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综合效益高的现代农业体系,走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太仓特点的农业现代化新路子。(记者 戴周华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