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在研究案卷。
李红是市人民法院城厢法庭的副庭长,凭着突出的业务能力和耐心细致的工作,仅在最近两年,她就得到了一系列荣誉:苏州市法院系统三等功、苏州优秀女法官、太仓市优秀公务员、太仓市五一巾帼标兵……
耐心细致的调解能手
今年初,城厢法庭受理了一起民事诉讼,李红是主审法官。案件中原告的住房西侧有一条村道,自从附近一工地开工后,各种工程车在村道上来来往往,而原告的房子离道路仅1米左右,难免受到震动、影响,原告认为来往的工程车辆造成了其房屋开裂,房屋已经不能使用,需要重建。
李红接手案件后,先后多次到现场进行查看,发现房屋确实有些裂缝,但没办法确认这是过往的工程车所致,还是房子建成时间较长、自然开裂所致,或者两个原因都有,而双方的分歧很大。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的做法是谁主张谁举证,法官等着原告提供鉴定证明,再据此判决就可以了,但李红了解到这样的鉴定费用少的要三四万元,多的要六七万元,原告方可能存在赔偿不足以支付鉴定费用的风险,多次为双方做调解,甚至还通过私人关系请鉴定人员进行鉴定评估,拿出意见供双方参考,最终为双方成功进行了调解。
就是这样凭借良好的业务能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李红每年审结的各类民商事案件都在200件以上,而且服判息诉率高、调撤率高,如2012年,她审结案件的调撤率高达76%,是市人民法院的调解能手。
担起改革试点的重担
2014年,城厢法庭被省高院确定为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试点法庭,李红勇挑重担,开始了这方面的试点。
在改革之前,审判权运行主要是“1+1”模式,即1个审判员和1个书记搭档,制作的法律文书由庭长或院长签发。而改革的目标是建立“1+N+N”的运行机制,1仍是1个审判员,两个N分别代表若干个助理审判员和书记员,大家组成一个团队,共同承担起案件的审理,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提高审判效率,二是能更快帮助助理审判员成长。
2014年11月,李红开始改革试点,先后试行了“1+2+2”、“1+1+2”和“1+2+3”,最终确定了“1+2+2”的模式,试点一年后,她和她的团队一年的审结案件数量达到432件,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市院推广。在探索过程中,为了让团队成员间配合得更好,工作更有效率,李红还设计出审判流程、工作量统计等多种图表,受到了上级的好评。
关爱延续到结案之后
李红不仅在办案中耐心细致,还组织法庭干警设立爱心账户、开展结对帮教,关爱结案后的案件当事人及其亲属,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人文关怀。一方面,对于未成年犯、离婚案中未成年人子女或者其他纠纷案件涉及的未成年人,她和同事通过帮教、结对等形式,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对于涉案的老人,结案后定期走访,了解他们的生活、身体状况;另一方面,李红和她的同事每年都自发捐款,存入爱心账户,用于帮助家庭困难的妇女儿童,有的已经资助了10年。(记者 张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