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德合作升级“太仓样本”

自1993年引进第一家德企以来,江苏省太仓市已累计拥有德企230多家,项目总投资近20亿美元,年产值近300亿元,成为我国德企集聚度最高、发展效益最好的地区,被誉为中国“德企之乡”。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速及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持续放缓的大背景下,太仓中德合作却不断升级。近年来,太仓德企以每年20家的速度递增,而且90%以上德企完成了增资扩产,有些甚至是第三、甚至第四、第五期增资扩产。

档次升级,率先实践工业4.0。在介绍德企时,太仓市副市长朱万里用了两个词:压舱石、榜样。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之下,德企凭借其稳打稳扎的经营战略及卓越的制造技术,成为太仓县域经济的“压舱石”;而在中国制造业升级换档的当下,作为最早提出工业4.0的制造业大国,德企对于工业4.0的实践,无疑是中国企业学习的“榜样”。

在主营机床业务的德企通快(中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手持一部iPad,带记者感受了钣金加工“工业4.0”的全过程:工作人员点开iPad中的“TruTops Fab”生产管理软件,输入相关产品参数,一个订单便生成了。点开这个订单,每一道工序的成本、价格都清楚呈现。经过自动编程后,订单进入生产环节。车间各种钣金加工机床也安装有生产管理软件,生产调度人员调用程序,机床即按照指令生产。作为管理者,只需坐在办公室里,通过一个iPad,就能对订单进行实时管理、监控生产过程。

今年4月初,太仓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对德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积极学习借鉴德国工业4.0模式成为太仓新一轮对德合作的重要内容。太仓将推动德国工业4.0模式与落实中国制造2025规划充分融合,在太仓移植生根,努力建立国内领先的以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生产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结构升级,服务性企业加快落户。和以往落户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制造企业不同,近两年来,德国资本投资太仓的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德资服务性企业开始来到太仓。

太仓迅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进驻太仓的第一家德资服务业企业。“德国工业4.0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生产设备上的各种传感器实时产生大量数据,传送到服务器上进行汇总和分析,为生产流程的优化和运营提供数据支持。我们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为德企架设性能优良的全球网络,为工业4.0数据‘保驾护航’。”据该公司技术经理林昀介绍,迅捷自2010年进入太仓以来,客户已经发展到60多家,除德企外,还有瑞士、奥地利等德语国家企业,分布在整个亚太地区。

“二产规模聚集到一定程度,必将带动三产发展,特别是服务于二产的生产性服务业。”朱万里告诉记者,2015年,太仓新引进的德企中,约1/3是商贸服务性企业。不仅如此,此前在太仓投资制造业的一些德企,也开始迈入服务业行业。去年,翰备机械部件(太仓)有限公司在太仓注册成立了博睿纳贸易公司。据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翰备机械部件公司主要从事生产制造,而博睿纳贸易公司则将深挖中国市场,开展进出口贸易,拓展在华业务领域。

6月2日,世界第八家、中国第三家德国中心将在太仓正式运行。德国中心是专为德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而建立的研究招商中心。太仓德国中心总裁马悌思透露,跟随其步伐,一些德国的市场调研服务业企业、会计所和律所已经明确将到太仓发展。

配套升级,刚柔并济“五星服务”。太仓之所以成为德资企业投资的热土,离不开太仓市政府的优质、高效服务,朱万里称之为刚柔并济的“五星服务”。

刚,便是硬件设施。考虑到德国企业多是家族式的中小企业,在经营方面十分谨慎稳妥,在投资初期一般选择先租用厂房。为此,太仓投资3亿元建立了占地300亩的中德中小企业工业园,专门用来引进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产业领域的德国中小科技企业,目前已经有12家德企签约入驻14栋厂房。同时,太仓建立了3.6万平方米的德国留学生创业园,主要孵化信息技术、新材料、精密机械、环保科技等高科技创业企业,打造集高科技企业研发、技术创新和产品中试的公共平台和产业载体,目前已有22个项目落户,均代表着行业细分领域的领先水平。

此外,太仓还建立了太仓驻德国办事处、中国德国商会驻太仓办事处两大双向沟通平台,推动德企进驻中国市场并稳步发展。

柔,则是指软件服务。太仓坚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的服务理念,坚决不干扰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并根据企业实际需要,积极提供个性化服务,及时解决德企遇到的各种问题。为了满足德企人才需求,自2001年开始,太仓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创办了太仓德资企业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AHK-上海、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等多个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成为我国最大的“德国职业资格”考试和培训基地,培养了上万名企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去年,AHK中德双元制职业教育示范推广基地在太仓建立,舍弗勒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正式启动,进一步为德资企业深耕太仓奠定了人才基础。(记者 张伟伟 张春丽)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