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开业的全球第八家德国中心将给太仓带来什么?“工业4.0”到底“长”成什么样子?太仓对德合作如何引领未来?……对于10多家主流媒体来说,答案就蕴含在为期两天的现场采访中。
前、昨两天,太仓市举办“太仓中德合作再升级”集中采访活动,新华社、中国日报、中国新闻周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县域经济报、第一财经日报、解放日报、新华日报、江苏电视台等众多媒体参加。太仓市对德合作在诸多领域呈现出来的“升级版”成果,获得众媒体点赞,一致认为“太仓是中德合作的典范”。
太仓德国中心是太仓市对德合作的最新“升级版”,以往该机构只落户在各国首都和一线城市。太仓有什么独特魅力,让德国中心愿意设在这里?解放日报记者表示,太仓能够得到德国中心的垂青,彰显出较高的软硬件发展水平,预示着太仓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工业4.0”是当下工业升级的热门话题。在通快公司展示中心,机器人操作臂自动上下料,物料系统自动流转,机床自动加工运作,形成了一个无人参与的高度自动化生产场景。记者们纷纷记录下这样的场景。在智慧生产模式下,通快不仅提供产品,还提供完备的技术培训服务。新华社记者表示,“通快不仅展示了未来工厂的模样,也给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服务方面提供了范例。”
德国的人才培养,被誉为德企成功的“秘诀”。媒体采访团来到健雄学院中德培训中心,了解太仓市“双元制”教育推进情况。“我十分佩服德国的工匠精神,他们做事十分务实。”在采访了迅捷公司、克朗斯公司,与太仓市相关负责人座谈后,光明日报记者表示,她三次访问太仓,每次都加深了对太仓的喜爱程度,目前她正在撰写《中国梦·创新梦》书稿,太仓新区是10个入选其中的高新区。
作为“德企之乡”,太仓未来如何推进中德合作颇受各家媒体关注。前不久,太仓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全市对德合作工作的实施意见》,将举全市之力,推动德资高端制造业与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推动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充分融合,争创中德“双元制”培训典范,全方位多领域推进中德互动交流,打造“中德合作”典范城市,建设江苏对外合作新平台。
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不仅要把太仓对德合作成果报道好,还将对太仓对德合作进行深度挖掘与剖析,形成新华社内参,为全国其他地区推进对德合作提供参考。(记者 戴周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