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精神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体现在每一个人的日常行为里,彰显在每一个生活细节中。
3月4日,太仓市在市中心广场启动2016年“文明太仓”市民大行动,在表彰环节,十佳新人上台领奖,而十佳新人之一的王福铨几近失明,就在转身上台的瞬间,同样是十佳新人之一、刚刚荣登“中国好人榜”的王振球跨前一步,挽起王福铨的臂膀,一起走上台。一个小小的细节,不正体现了王振球时刻关心、照顾别人的风采吗?从这个细节中也就不难理解,王振球夫妇为什么能够14年默默付出,尽心抚养孤儿,而成为“中国好邻居”了。
3月5日,太仓市交通局、太仓交通广播、思源公益组织的“绿色出行,文明旅游”活动中,爱心车队队长李君其对即将出发前往天镜湖的志愿者交代说,“我们在骑行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更要注意作为志愿者的形象,请不要进入机动车道,不要闯红灯……”为什么要不厌其烦地交代?就是因为我们是志愿者,而志愿者就是践行文明理念的先锋,弘扬雷锋精神的榜样,因而不能也不应在志愿服务中有丝毫的公德瑕疵,这样才能让全社会都能看到志愿者的美好形象,也有利于更好地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细节中,我们看到了志愿者的自律,看到了雷锋精神的力量。
归庄阿姨志愿服务团里的志愿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有上班工人,有退休职工,有理发店老板,有养生产品的代理等等。同样的,他们在给老人服务、赢得老人赞许的同时,老人们或许并不知道他们有一个明确的规定:在任何志愿服务中都不能“夹带私货”,比如向老人宣传某些产品,受赠老人的财物。“志愿者就是要无私地奉献,没有这种精神就不要做志愿者!”梁雪芳的话掷地有声。就在这个细节里,雷锋精神熠熠生辉。
“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志愿者来自于市民,是一群具有较高文明素养的市民。学习雷锋,自身的文明素养首先要提升,而文明素养高不高同样体现在细节里。比如爱护公物,尊老爱幼;比如“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走斑马线;比如不乱扔垃圾,不车窗抛物;比如爱惜粮食、文明餐桌等等,举手投足之间,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文明素养。文明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它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首先需要我们去明辨是非、善恶,并在此基础上弃恶扬善。弃恶扬善的过程就是文明素养养成的过程,在不断的实践中成为个人习惯,这种习惯往往就会投射到一个个生动的生活细节里。当每一种行为都能体现文明,每一个细节都能彰显美德,我们的社会不就更加和谐美丽了吗?
想象一下,当一位盲人过斑马线的时候,就在近旁的你挽起了他的胳膊;当一个孩子摔倒的时候,就在近旁的你俯身扶起;当一个人不慎落水,就在近旁的你一边呼救,一边力所能及地展开营救……每一个细节里都没有刻意地去学习雷锋,但是雷锋精神不就一直随你而行了吗?
市民素质需要不断提升,雷锋精神需要持续弘扬。只要我们志愿者、全体市民孜孜不倦地传播社会正能量、践行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结出文明之花,开出文明之果。太仓也一定能够在更多市民的生活细节中处处展现文明、温馨、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