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发展,配套设施要先行。”在今年的两会上,市政协委员黄丰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说道。他说,近年来,我市房地产业发展较为迅速,各类新开发的商品房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非常有利于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但不容忽视的是,房地产发展,其配套设施不仅要完善,而且要先行。
不能先入住,后配套。黄丰说,先配套是少数人的事情,入住是大多数人的事情。配套是一个主动的行为,而接受配套是一个被动的行为,所以应该是先配套,否则小区建成后,再想完善配套设施几乎不太可能。一是无地建设配套设施,二是即使有地建设,资金从何而来?对于开发面积较大的地产,在规划时就应明确商业、医疗、幼儿园等公共设施的配套。
学区房配套设施不完善将会引发“后遗症”。比如,为了孩子上学,不少市民高价购买了学区房,而目前位于好学区的地块,房地产商都加大了开发力度,建筑面积也较多。但另一方面,目前城区学区内的大部分学校面积已无法再扩大,师资力量、教学设施无法有效补充,就无法容纳更多学生,这势必会导致这样的尴尬——家长购买了学区房,孩子却无法在该学区上学。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无论是城市化进程,还是城市空间的延展,开发商往往都担当了先锋和拓荒者的角色。”卜崇兴委员说,这就需要开发商秉承高度负责的精神,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方面强化责任意识。当然,不能仅依靠房地产商的自觉,相关部门更应该切实承担起责任,从起初规划、设计、建设、完工等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跟踪监督,确保小区各类配套设施切实落地。(记者 刘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