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日子过得跟城里人没两样。”12月14日与记者聊起动迁后的生活,和平花园社区一位姓钱的居民高兴地说,拆迁时他家分到3套房子,都在和平花园。每个月的开销退休金足够了,现在还有房租收入。与过去相比,现在的生活太惬意了。
新建的社区服务中心面积达2200多平方米,不仅有完备的一站式服务大厅,还设置了老年人活动室、多功能活动中心、婴幼儿早教中心。和平花园社区相关负责人说,推进农民集中居住,更多地要考虑他们的生活需求,让他们住得好、住得舒心。
这只是全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步伐,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个缩影。
城乡一体 5万多农户过上城里人生活
近5年来,太仓市紧紧抓住列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的有利时机,积极实施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六个一体”,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加快推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三集中”快速推进,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全市累计集中居住农户数56410户,农民集中居住率为66.8%;农村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全市90%以上农村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农村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超30万亩,农业适度规模面积占比达80%以上。富民强村工作快速推进,农民人均纯收入(农经口径统计)从2011年的18541元,增加到2015年的30931元,年均增长13.65%。村级稳定性收入从2005年的8563万元,增加到2014年的6.33亿元,村均达673万元,有50%以上的村达到500万元。
全市积极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行政村公交车通达率100%,实现城乡线网智能公交全覆盖。农村实现了义务教育、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帮困“五个全覆盖”,农村劳动力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农村老年居民养老补贴覆盖率100%。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镇村一体化管理率100%。统筹城乡就业创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6%,充分就业行政村(社区)达标率100%。
改革创新 连获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
浮桥镇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农村劳务合作社——华金劳务合作社,为农村劳务合作社的组建提供了样板。“华金”的服务项目逐年增多,劳务收入逐年增长,预计今年达2700多万元,入社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合作社在企业工作的人员年平均收入3至4万元,最高的达到8至9万元。该合作社负责人顾利清说,市里出台的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政策,进一步加快了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步伐,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近年来,太仓市不断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激发了农村发展活力。2010年,太仓市出台了《关于推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2011年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意见》,2012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见》,2013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扶持农村劳务合作社发展、促进农民就业创业的意见》,2014年出台了《关于鼓励村级经济联合发展,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实施意见》,5年来,全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连续5年获得全省农业农村政策创新奖。
培育主体 组建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95家
近5年来,太仓市不断创新农业农村经营体制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多元化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现代农业迈上新台阶。全市累计组建各类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795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353家、合作农场102家、劳务合作社97家、社区股份合作社94家、土地股份合作社109家、富民合作社40家。
今年9月,太仓市出台《关于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意见》,根据不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需求、功能作用,制定差别化的扶持政策,力促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内部管理不断规范,农业经营效益不断提升,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在全省首创发展合作农场,合作农场经营面积超20万亩,村集体自主经营面积保持稳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全市有33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列入省、苏州市级政府优先扶持名录。种养大户稳步有序向家庭农场转型,璜泾顺杰果蔬种植家庭农场被评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东林合作农场、绿阳蔬果专业合作社、仓润农产品联合社等荣获“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记者 李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