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访抗战记忆 >> 内容

遭到日军精神毒害

徐志功在讲述日军罪行

  “日本教师来了,我们就装模作样念日语,他们一走,我们就开始唱校歌,每次日语考试,我们都以不及格为荣。”说起70多年前上学时的情景,今年86岁的徐志功仍历历在目。


  学生以日语不及格为荣


1941年到1944年,徐志功在浮桥乃德中学求学。对于那几年所接受的奴化教育,他至今仍愤怒不已。


  徐志功回忆,当时看到日本教师过来,他和同学们便摇头晃脑地念起日语,等人一走,他们就把藏在河岸边蟛蜞洞中的校歌歌词掏出来,一起唱。“强邻压境,祸兵连结。朝警夕惕,履冰临渊。举国一心,抗敌空前……”校歌的歌词由乃德中学校长王兆元所填,而王兆元本人因宣传抗日,当时已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关押。


  “日本教师给我们带了本日语教材,先教52个日语字母,后来还教日本国歌。”至于考试,徐志功说,日本人被气得发疯,“大家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以不及格为荣。”


1944年,徐志功毕业时,由学校的中国教师带队背着日本人开了个座谈会,对于家乡沦陷,他们不禁感怀合唱道:“歌声低,琴声凄。毋忘诉心迹。三年聚,深相契。一朝远别离……”


  日军残暴对待当地百姓


  在占领浮桥期间,日军用极其残暴的手段对待当地的百姓。“日本兵骑着高头大马在路上横冲直撞,耀武扬威,路过的百姓既要回避,也要行礼,稍有不妥,就会遭拳打脚踢。”徐志功对于日本兵的嚣张跋扈仍记忆犹新。


  徐志功说,占领浮桥后,日军在此设立哨岗,南来北往的百姓都要向站岗的日本兵鞠躬行礼,若是匆匆过桥忘记了,就得挨打、吃耳光,受尽屈辱。“浮桥镇上有家叫做包恒茂的店铺,店伙计张阿伏每次背着米袋从哨岗经过,都要放下米袋,点头鞠躬。一次,他赶得急,忘记鞠躬,结果被日本兵用刺刀在胸脯上刺了一刀,鲜血直流,之后也不知生死……”


  日本兵在浮桥横征暴敛,看见“好东西”随手就拿走。徐志功的父亲当时在浮桥镇上开了家小小的咸肉铺,一家几口靠此尚能糊口,“日本兵来了后,物资紧张,看见咸肉拿了就走,之后全家的生计就没了着落。”


  徐志功说,在他上学时,日本教师宣扬的是“日中友善”,可事实完全不是如此。


浮桥镇的河北西市梢被称作日本兵的“化人台”。徐志功告诉记者,只要日本兵觉得当地有人不是“良民”,动辄斩首,乱刀刺杀。“日本兵杀了一批老百姓之后,就在‘化人台’北面挖洞焚烧,以毁尸灭迹。”(记者 肖朋 文/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