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访抗战记忆 >> 内容

亲历者回忆“三一惨案”

蔡阿宝老人说起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时悲愤不已,留下泪来。


位于长江入海口西岸的浮桥镇,离上海吴淞口不足20海里。1932年3月1日清晨5点,日军为了攻占上海,不仅在炮击后强行在浮桥七丫口登陆,更制造了人尽皆知的“三一惨案”。94岁的蔡阿宝和97岁的王兆熊就是“三一惨案”的亲历者。8月17日,记者走访了他们,听他们诉说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身中三枪


  留下永远的伤痛


  记者在浮桥镇和平花园小区见到蔡阿宝时,老人正坐在轮椅上闭目养神。由于病痛的折磨,94岁高龄的蔡阿宝越发虚弱,听力也大不如前。当家人在其耳边大声复述记者的来意之后,老人家一边在老伴的帮助下,打开左腿上包裹的层层棉布,露出了仍有明显溃烂的伤口,一边愤怒地说起了往事。


  “这就是当年被日本鬼子用枪打的,当时腿上一共中了3枪。年轻的时候,伤口还好一些。现在年纪大了,抵抗力下降,伤口出现溃烂。”说起这些,他老泪纵横。


83年前的悲惨一幕,蔡阿宝永远也忘不了。1932年3月1日清晨,他正在睡觉。父亲听到枪炮声之后,一把将他从被窝里拉出来。迷迷糊糊的蔡阿宝跟着父亲往外跑,跑到花蒲塘那里,刚跨过一条沟,觉得大腿、小腿被人重重打了几下,一下清醒过来,他仔细一看,原来是被3颗子弹击中了,吓得哇哇直叫。


  父亲见蔡阿宝受了伤,赶忙抱起他,用布条把他的腿包扎好,又赶紧把他放到一辆独轮车上,推着拼命跑。蔡阿宝说:“我母亲也被日本兵的两颗子弹击中,一颗子弹从后背射入,从右胸部穿出,另一颗子弹从后背肩下射入,从左胸肩下穿出。”


  躲避鬼子


  母子俩连夜逃跑


  王兆熊老人是当年“三一惨案”的另一位亲历者。


  “当时我还在睡觉,突然被大炮声惊醒。我立即翻身下床,帮助妈妈赶忙拣几件衣服打成包裹,背在肩上,冲出了门……”97岁高龄的王兆熊老人仍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口齿清楚。当年和母亲连夜逃难的情景,老人家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王兆熊只有14岁,在灾祸来临时,他当起男子汉,拉着裹着小脚、行动不便的母亲,连夜逃出了家门。据他回忆,当他们母子二人跑到镇上的河南街时,天已蒙蒙亮,当时街上已有不少逃难模样的人,大家都肩背包裹,扶老携幼地往西跑。


  王兆熊告诉记者,当时他们不仅听到了炮声,还看到了盘旋在头上的日本人的飞机。大家更害怕了,自己和母亲只得随着人流尽量加快步伐。后来,多亏了一位好心的邻居用一辆独轮车带上行动不便的母亲,母子二人才顺利逃到沙溪,临时安顿了下来。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王兆熊除了动笔写下文字交给史志部门整理存档外,还经常跟年轻人讲述那段苦难的历史。


  史料记载,1932年3月1日清晨5点,日军为了攻占上海,选择在太仓的浮桥七丫口登陆。瞬间,日舰甲板上的火炮一起向七丫、仪桥、鸦江村发射。浮桥东边沿江八九公里一线范围内,顿时浓烟四起,一片火海。据不完全统计,“三一惨案”累计造成39人死亡、8人受伤,被烧毁房屋272户、1515间。(记者 李华 文/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