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友林指着树丛下的地堡出入口。
8月11日上午,在陆渡横沥村一幢低矮的房屋内,今年90岁高龄的周雪华老人回忆起当年日军在他们村里犯下的种种罪行时,心情依然十分悲愤。
日军地堡藏在树丛下
周雪华老人的儿子周友林,今年也已68岁,他带着记者来到浏太路十八港河横沥桥处,指着桥西北堍的一大丛树林说,日军的地堡就隐藏在树的下面。记者细看发现,在长满芦苇、谷树、榉树等植物的大土堆下,一个呈散射状的水泥建筑物横卧在横沥河畔,目测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在建筑物北侧沿河边,有一个开放的宽60厘米、高1米多的长方形洞口。要不是在周友林的指点下,一般人很难发现,这就是当年侵华日军留下的一个军事地堡。
周友林告诉记者,20多年前,他在田里劳动之余,还经常和同伴们一起进入地堡休息,因为里面很凉快。他说,那时的横沥河不是现在这样的直河,而是一条弯曲的河流,沿着浏太路和这条河道,日本人修建了4座地堡和1座碉堡,3座地堡建在路的北侧,呈相互呼应的三角形排列,1座地堡和1座碉堡建在路的南侧。每个地堡有12个房间,有好几个进出口,地堡上面也有出入口,地堡内部还有一口生活用井,所有地堡和碉堡均是由水泥建造而成,十分坚固。周友林说,解放后,浏太路在多次翻修建设过程中,由于当年的这些水泥建筑物太牢固,只得用炸药强行爆破炸毁。眼前仅存的这座地堡,可能是因为建在河边或是其它原因,得以较为完好地保存至今,也成为了70多年前日军侵占太仓这段历史的有力见证物之一。
被强行拉去当劳工
周友林介绍,这些地堡、碉堡是当年日军修筑的战略堡垒,易守难攻,把守着浏太路和横沥河两大战略交通要道,而他的父亲当年就被日本兵强行拉去,参与修筑碉堡。“我父亲当年被日本兵强行拉去修碉堡,一家人十分担心和害怕,因为日本兵烧、杀、抢无恶不作,大家天天都是提心吊胆的,盼着他能早点回家。”
在横沥村有不少老人,至今仍能回忆起当年日军在他们村里犯下的滔天罪行。周友林说,小时候就经常听父亲和乡亲们讲,日本兵除了在村里强拉劳工修筑碉堡外,还犯下了抢民女、烧民宅等等罪行。当年,修筑碉堡的日本兵经常会到村民家边转悠,然后顺手抢抓一些鸡鸭等,村里人要是看到有日本兵来,都是闭门不出,躲得远远的。一天,几个日本兵发现路上有一个村妇,就一哄而上,要把村妇抢到碉堡里陪他们睡觉,村妇拼命逃跑,最终在众人的帮助下得以脱身。老人们说,他们至今仍清楚地记得,在横沥村,当时有两户人家,一户是闵家村的闵姓人家,另一户是北蒋村的钱姓人家,这两户人家不知是得罪了日本兵,还是日本兵为了警告村民的反抗,他们的房屋先后被烧了个精光。
日本兵当年侵华时在横沥村修筑的地堡和在该村犯下的种种罪行,如今成为了该村老一辈人时常教育后辈爱国强国的特殊教材。(记者 姚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