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寻访抗战记忆 >> 内容

“抗日联席会就在我家开的”


龚克新老人指着老宅的位置。

“当时,国共双方在我家开会商量抗日的事情是保密的,我们家里人刚开始都不知道。”说起76年前,国共双方在自己家里召开联席会议,共商太仓地区抗日大计的事,浮桥镇方桥村村民龚克新颇为自豪。


  方家桥国共联席会议旧址位于浮桥镇方桥村16组原龚文华家,而现年71岁的龚克新就是龚文华之子。龚克新告诉记者,尽管自己已动迁至浮桥镇区的望江花园居住,那片老宅基地也早已变成一片农田,可他一有空还是会去那里走走看看。


  农家小院见证历史瞬间


  “国共双方在我家商量抗日大事,那时候我还没有出生。”龚克新说,他出生于1944年6月,在家里排行老二,这件事是后来听父母和村里其他长辈说的。


  “解放前,我家在方桥村一带算是家境好的,爷爷是个地主,家里最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亩地。可到父亲龚文华这辈,家境就开始破败了。”据龚克新介绍,记忆中,他家在方桥村16组的老宅是一个依水而建的江南农家小院,大约有八九间房子。当年,国共两方面的人就是在其中一间不起眼的房子里,秘密开会商量一起合作打鬼子的事。


  那时候,太仓还在日本人的“控制”下,两方面的人在一起开会是保密的。龚克新回忆,据家里老人后来说,当时之所以决定冒着风险借地方给他们开会,原因很简单——不能总由着日本人欺负咱老百姓,应该支持部队打鬼子。没有想到,自己家的小院成了国共联席会议的旧址,直接见证了太仓抗战期间的一个重要历史瞬间,这让他们一家人都觉得非常自豪。


  改革发展带来幸福生活


  “当年国共双方在我家开会的老宅,一直到1980年前后才在原地翻建成一幢五上五下的两层楼房,我们一直住到2009年,后被动迁安置到镇上居住。”龚克新说道。


  “国家强大了,才能不受欺负,老百姓也才能过上幸福富裕的好日子,而这一切得感谢共产党。”说起现在的生活,龚克新老人喜笑颜开。原来,在新港城建设和浮桥镇城乡一体化的推动下,他家从老宅动迁出来,住进了镇区望江花园一套240多平方米的联体别墅里,一家人日子过得开开心心的。他告诉记者,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大家不仅应该牢记历史,更应该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史料记载,1939年,太仓中部地区是省保四团、国民党地下活动的区域。江抗根据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派员和省保四团、国民党县党部联系,说明江抗进入太仓,只是借道东进抗日,别无他图,希望双方不要发生冲突,应团结一致,共同抗日。7月初,江抗副总指挥何克希应省保四团的邀请,前往方家桥龚姓农民家会晤。其间,举行江抗、省保四团、国民党太仓地方当局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省保四团唐纳民、郭曦晨,国民党地方当局郑凤石等。会上,就江抗、省保四团避免磨擦、合作抗日等问题达成协议。方家桥联席会议,为江抗顺利通过太仓及与省保四团建立统战关系打下了基础,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其他爱国力量在太仓地区合作抗日的序幕。(记者 李华 文/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