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德老人至今一直有保持读报的习惯。
在沙溪镇新北街市民广场北侧的一幢三层小楼里,记者见到了今年已86岁高龄的李景德老人。李老思路敏捷,语速颇快,谈到抗战时期穿山小学少年宣传先锋队的活动时,更是滔滔不绝。
当年的穿山小学位于今日沙溪镇归庄管理区的凡山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十分不便,但经常有新四军来往活动,当时李景德上小学三年级。李老说,他参加学校的抗日少年宣传先锋队时,其实还不是很懂得革命的真理,只是觉得要像新四军一样去抗日爱国,也正是这段经历,对他以后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那时,穿山小学也就40来个学生,抗日少年宣传先锋队由杨震老师组织领导,共组成一个大队、三个小队,每个小队10余名学生,大队长叫吴德宗,第一小队队长是董丙华(女)、第二小队队长是胡仁林、第三小队队长由李景德担任。
抗日少年宣传先锋队在日占时期是非常活跃的。在班级里,队员们只要看到黑板左上角写有一个“时”字,就知道要上形势报告课了,每个星期都有,有时会有新四军代表来上,他们背着枪,讲抗日消息,教唱《新四军军歌》、《游击队战歌》等歌曲,有时是老师上课,不少抗日消息是杨老师从璜泾地下党那里要来的《申报》上获得的。这些宣传活动,激发了队员们的抗日爱国热情。在正常上课中,他们把教科书背后“维新政府书局”的字样撕掉,对美化日本的所谓“共存共荣”等内容,采取不教不读的方式拒之门外。老师还告诉他们,要是被日本人发现,就说是被家中不懂事的弟弟妹妹撕坏了。
还有许多往事让李景德不能忘怀。组织队员到其它私塾学校去作抗日报告,讲抗日救国形势,号召大家行动起来,抵制日货。有一次,李景德母亲看见他拿着小草帽出去,就追出来说:“小心被日本鬼子杀了头。”在穿山南陆正刚(地主)家,抗日少年宣传先锋队与新四军大队搞联欢活动,联欢后还送新四军大队转移,当时部队战士的威武印象,让他们这些年少队员着实兴奋了许久。第二天,有璜泾的日军汉奸来到穿山的冯家桥,听闻了这些事,也只能伸出舌头,再也不敢声张。记得在端午节,李景德与薛兴善等少年先锋队队员,得知有新四军伤病员在冯家桥一老百姓家治伤,他们去各家要了80多只粽子,送去慰问伤病员,当时有10多个伤员,有一个大队长是被机枪伤了两条腿,还不能行动。
李老回忆说,有一次老师与新四军在李卫庙商量事情时,让他在庙边的桥上望风,时间久了,他觉得口干,就悄悄去了茶馆喝茶,不想老师出来时发现不在,他被训了很长一段时间的话。有一个阶段,冯家桥广勤厂房也驻扎过日本兵,李景德为老师送过两次情报,第一次送情报是送到第二站夏景明家,内容是有多少日本鬼子驻扎在冯家桥;后来一次是将情报送到第三站张顺民家,内容已经记不清了。
由于穿山冯家桥一带抗日部队和抗日群众活跃,日本鬼子曾想火烧冯家桥全街,后不知什么原因没有烧成,而抗日群众陈金龙全家被烧、方明夫妇被杀等等日军暴行,在李景德的心中永远无法抹去。(记者 姚建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