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2日,“一带一路”与新时期中德合作对话会在太仓举行,标志着由中国经济联络中心着力打造的“一带一路”工商界对话平台的正式启动,也推动太仓市中德合作迈上了新的起点。
首页 >> 主稿 >> 内容

实施“一带一路”战略 太仓对德合作如何作为?

中德两国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两端,是亚欧两大经济体和增长极,中德共建“一带一路”,意义重大、前景广阔。


  中国经济联络中心正致力于搭建“一带一路”中德合作工商界对话平台,需要在国内寻找合作和参与者,该中心主任胡延新认为,太仓最为合适。 


  “太仓有良好的基础设施等硬条件,还有高效的政务服务、国际化的营商环境,以及对德合作积累的优质基础。”胡延新说,借助对话平台,太仓应该在对德合作中作出更加积极的努力,领跑“一带一路”建设和新时期中德合作。 


  太仓对德合作 


  在“一带一路”中先人一步 


  多年来,随着中德合作的逐步深入,太仓市和德国方面已经在多个领域“先行先试”,对照“一带一路”战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五通”主要内容,太仓市与德国的合作在诸多方面已经走在了前列。 


  统计显示,太仓市每年以新增20家德企的速度扩大对德合作规模,目前已拥有220多家德企,是中国德资企业发展最好、密度最高、经济效益最明显的地区之一。


  德国工商大会在太仓设立办事处,太仓市也在法兰克福成立驻德办事处。刚刚结束的“德国太仓日”活动在德国慕尼黑再掀“太仓热”,德国投资者详细了解太仓的投资政策,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太仓市承办了“德中同行”、“第三次中德中小企业政策磋商会议”、“德国中小企业经理人来华交流”、“中德工业设计周” 等高规格双边活动,促进了双方沟通和了解。

 

此外,富有太仓特色的啤酒节、中德足球友谊赛等民间交往,更是促进中德“民心相通”,在太仓工作生活的德国人杨新说,他是一位太仓人。


  德企布局工业4.0


  “太仓制造”有望率先对接


  德国致力于实施的“工业4.0”计划与中国积极推进的“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战略有很多契合点,这无疑成为两国未来创新合作的重点。推进“中国制造”和“德国制造”的整合对接,是中德双方共同关注的话题。 


  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很早就引入“数字化工厂”概念,工业管理体系实现数字化,并与德国很多大型企业结成同盟。舍弗勒大中华区CEO张艺林介绍,将来舍弗勒的轴承能够实现自行监控工作状态,并与主机信息系统联系起来,实现自动报警。 


  上海德国中心总经理夏建安说,现在德国企业正在研究工业4.0,太仓的很多德国企业跟随母公司步伐,也在着手实施工业4.0计划。虽然现在看到的是个例,但今后一定能促进太仓产业转型升级。 


  诚如夏建安所言,与德企做邻居,太仓市民企收获不少。已有近300家企业为德企提供配套生产服务,并催生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自主品牌的科技创新高成长性民营企业,实现互利共赢。 


  “德企力推‘工业4.0’的机遇,也是我市发展的新机遇。”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着力推进中德先进制造技术国际创新园建设,推动太仓“两化”融合发展,争当“中国制造2025”实践者、推动者。 


  加强双向交流 


  努力建成中德合作典范 


  “中德合作,只有升级版,没有终极版。”   


  在夏建安看来,前不久德国中心落户太仓,正是太仓对德合作最新“升级版”。这一“升级”不仅体现在合作可以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也可以向更广领域拓展。 


  夏建安说,随着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落户太仓,必将会有更多的德国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项目来此安家。随着合作的持续深入,中国企业也必将会更大力度地投资德国,双向交流得到强化,“德国中心虽然只是一个办公区域,其实它是一个促进交流合作的平台。它将为太仓及周边地区的德国企业提供全面服务,也可以为中国企业开展对德交流合作提供便利。” 


  推进双向、深层次交流也是太仓市今后对德合作的重要方向。太仓市将加强对德科技服务、工业设计、生物医药、文化创意等领域的合作,推动多元化合作;鼓励德企把研发中心、结算中心、交易中心、营销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设在太仓,推动深度合作;深化与德国教育、商贸、文化、旅游等全方位合作,努力建成中德合作典范。(记者  戴周华)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