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市现有耕地36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8万亩,去年产量在32万吨左右。按照传统营销模式,种植水稻效益有限。如何保障粮食种植面积,确保粮食安全,又能提高水稻种植效益,推动太仓市现代农业发展?市政协委员闻铭提交提案,建议太仓市种植优质大米,打响太仓大米金招牌,提高亩均效益。
提案认为,太仓具备种植优质大米的条件。太仓地处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地肥沃,自古就有精耕细作的农业传统,且背靠上海、苏州两大城市,有良好的市场容量。近几年太仓土地流转大幅推进,合作农场迅速发展,并积极探索创新,为优质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
闻铭表示,从“五常大米”,到“涪陵榨菜”,再到我们太仓的“新毛芋艿”,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是保护特色产品的通行做法。目前,我市已有涉农产品商标五百多件,大米品牌已达五十多个,以“地名+品名”的模式保护和发展本地名特优农产品虽已取得成效,但随之也出现了品牌多而乱、小而散的现象。
他建议,建立相对统一的太仓大米品牌,解决目前存在的商标小而杂现象、没有驰名商标问题。同时,建立一套种植标准,并加强宣传,树立太仓大米优质品牌形象。(记者 张瑜 李华 邢智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