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牛集团生产车间。
转型升级,是摆在企业面前的一道“共同命题”。隐藏在命题背后的,是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记者发现,慈溪的传统产业正谋求“破茧成蝶”,其中的动力除了构建品牌优势外,还有注重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让慈溪民营企业转型之路走得更顺。
创新让公牛“牛气冲天”
当下,传统产业经常与颠覆、重构之类的词组联系在一起。不过,慈溪一些企业家是这么看的:把传统产业做到极致和完美,这也是一种转型升级。
在慈溪市观海卫镇工业园,活跃着这样一群企业,它们在传统产业中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面对转型升级的压力和机遇,心无旁骛坚守本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凭着一股“牛”劲,稳居业内前茅。
在这些企业中,最夺目的当属公牛集团。最近5年,公牛一直保持着30%至50%的年产值增速,去年产值达34亿元,是名副其实的行业老大。
记者在公牛的产品展示间看到,现在公牛的插座已经具备各式各样的功能,有USB系列插座、儿童防触电插座、防雷墙系列插座等等。“别看这是一个小小的插座,所含的技术可不简单。”公司制造部经理姚彦伟介绍说,像插座的材料不但要轻质,还要防燃烧、防高温;内部铜件则采用专利一体化设计,内部连线及插套采用一体成型的铜条连接技术,导电强、发热小、寿命长。
公牛集团拥有超过100位专业品质管控人员,每一款产品出厂前都要经过上百道检测工序严格把关,并拥有经过美国UL国际专业认证组织评定的专业实验室,品质管控达到国际领先水准。
把简单产品做到完美极致,如此转型升级,建立在产品的持续创新基础之上。慈溪有一大批这样处于行业领导者地位的企业,比如抽油烟机领军企业方太、电熨斗生产企业卓力、打火机制造商新海等。
政府让企业乐于创新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听到最多的就是慈溪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设立3000万元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设立3000万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设立580万元信息化专项资金;设立500万元转型升级专项资金;设立23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慈溪用于科技创新奖励的专项资金就有近20项。
除了奖励之外,今年慈溪开始为家电、新材料等产业建设公共技术创新研发平台。慈溪市科技局科技计划科科长李明成介绍说,慈溪有1万多家家电企业,光整机生产企业就有2000多家,不可能每家都建研发中心,都给予创新经费补助,因此由政府牵头,建立统一的家电研发创新平台,慈溪的家电企业有啥技术难题,找平台就行,如果有新的技术,整个家电行业都可以共享。
近年来,慈溪市着力搭建高层次创新服务平台,建设的慈溪智慧谷已引入科技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院校技术转移中心等各类实体30余家。中科院慈溪应用技术研究与产业化中心、中科院慈溪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先后落户,实现了高层次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和科研机构建设的重大突破。
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公共平台建设,政府让慈溪企业创新发展没有了后顾之忧。(记者 周琦 戴周华/文 蒋振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