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稿 >> 内容
转型创新的开发区样本

 

 

 

  在世界版图中寻求自己的定位,明晰自己的功能。作为我国首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以其不竭的创新力,推动着自身实现一次次的历史性跨越。在14.28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上,集聚了2500多家中外高科技企业和78家全球500强设立的112个高科技项目,成为引领全国开发区创新发展的示范。漕河泾的成功经验,也为我们开发区的建设提供了学习的样本。


  “服务集成平台”开全国先河


  当我们到商场刷卡购物时,营业员会递给我们一张签账单,签账单的抬头会出现“汇付天下”字样,而汇付天下有限公司就位于漕河泾开发区凯利国际大厦内。“自2006年7月成立以来,我们的金融支付、理财平台、账户托管等业务高速增长。”汇付天下品牌管理部总经理沈娟说,2013年公司交易规模逾万亿元。


  汇付天下等2500多家企业“长高长壮”,与漕河泾开发区率先启动的“服务集成平台”建设有关。“服务集成平台”由四大平台组成,包括对客户服务的综合信息平台、对客户服务的协同响应平台、品牌服务商联盟平台和对客户提供服务的VIP互动平台,从企业的长期发展到员工的“开门7件事”,统统纳入服务范畴。


  “服务集成平台”是漕河泾开发区创新服务内容之一。在服务本地企业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复制他们的成功模式,整合当今的先进实用技术,打造更多属于我们自己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跨区合作上延下伸产业链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就熟知美国3M医用胶带,它可以减少过敏、毛囊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如今,3M医用器材已经成为漕河泾生物医药产业的龙头企业。“它最初入园的只是一家生产工厂,后来逐渐把销售、研发、设计、培训等放到这里。”漕河泾开发区管委会工作人员任朕说,现在3M在这里建成了完整产业链。


  在物理空间受限和要素成本攀升的背景下,漕河泾开发区如何帮助3M等企业构建完整产业链?他们实施“走出去”战略,进行跨区域合作,到上海的浦江、松江、临港、康桥、奉贤、外高桥,以及浙江海宁、江苏盐城等地设立了分园区,引导企业从本部转移到分园,上延下伸产业链。目前,漕河泾开发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达九成。


  跨区合作,漕河泾开发区破解了物理空间受限等难题。策应他们的这一做法,我们可与上海的开发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承接上海的开发区转移项目,借船出海,借梯登高,引进一批海内外优质项目。


  提升品质垒高“一部三中心”


  不久前,马丁路德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入驻漕河泾开发区浦江科技广场。作为全球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加工及高精度制造方案供应商——马丁路德集团的在华分支机构,它集总部办公、产品展示、销售等功能于一体,提供与机床配套的龙门式机器人、组合机器人、移动机器人、上下料机器人等自动化设备,服务中国企业装备升级。


  漕河泾开发区林立的高楼里,除了聚集着一批像马丁路德这样的企业总部,还聚集着一批国内外著名企业集团的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和管理服务中心。当初为了集聚这些“一部三中心”,漕河泾开发区可谓是煞费苦心,引进全球著名的检验认证集团入驻,提升园区品质和档次,建设国际一流孵化基地,以一年“孵化”2020件的发明专利来提升影响力。


  这些“一部三中心”既是漕河泾开发区的,也是上海、长三角的。我们可以放大激励政策的受惠面,引进并留住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快科技创业园等载体建设,吸引这些机构前来太仓设立“第二办公室”,就近转化自身科技成果和高端制造,推进太仓市企业创新升级。 (记者 李孝忠 廖文婷/文 蒋振江/图)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