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稿 >> 内容
接轨上海,我们大有可为

  当上海在建设“四个中心”基础上又提出建设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时候,太仓在接轨中能有新“戏”吗?一条“田埂”带来的滞涩之处能变得清晰起来吗?此次太仓全媒体新闻行动,我们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访平台,进企业,探园区,所到之处,无不为上海的快速发展而感到震撼,同时更深感接轨上海大有可为。

 

  对接上海总部经济,我们大有可为。耐克物流,让我们看到了总部经济的巨大魅力,我们渴望有更多的企业总部。虹桥临空园区、漕河泾开发区给我们打开了发展总部经济的“另一扇窗”,我们可以在长三角板块中明晰定位,与上海的企业总部加强合作,吸引一大批沪上企业总部到太仓设立“第二办公室”,把高端制造放在太仓。上海国际会展中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会展综合体,会展期间每天的人流量相当于每天在开世博会,如何挖掘这座家门口的“金矿”?我们可以在旅游、餐饮、物流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

 

  对接上海科技创新,我们大有可为。在全国的国家级开发区中,漕河泾开发区面积可谓较小,但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却冠盖全国。其奥秘何在?关键在于科技创新、跨区合作。我们可与上海的开发区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借船出海,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引进一批科技创新企业。复制他们的成功服务模式,引进更多的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

 

  对接上海自贸区,我们大有可为。上海自贸区正在对同处长三角的我市及周边城市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影响深远。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自贸区的一些成功做法,发挥太仓港综保区优势,建设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对接自贸区的展示交易平台和重点项目,吸引一些高端物流企业入驻或在太开设分支机构,深度融入上海航运中心,全面集聚货物、船舶、企业、资金、人才、信息、技术等航运要素。

 

  对接上海产城融合,我们大有可为。仅用11年时间,南汇临港新城就横空出世。这为我们推进产城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我们要学会集聚和放大政策优势,推进城市重点区域开发,提升参与全球分工与竞争的层次,以“高”和“特”的产业带动城市建设,营造生产、生活、生态相得益彰的良好环境,在集聚人气中促进产城融合发展。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