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下午,太仓市委书记王剑锋会见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应太仓市文明办、市私营个体经济协会的邀请,常德盛来太为企业家作诚信道德先进事迹演讲。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陈雪嵘参加会见活动。
近年来,太仓市在全面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注重对个体工商户及私营企业主的诚信教育,通过开展“道德讲堂”活动、签名承诺活动等形式,进一步引导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朝着守法经营、诚信服务、乐于奉献的方向发展,此次,太仓市特邀常熟市蒋巷村党委书记常德盛来太为企业家作诚信道德先进事迹演讲。全市100多名私营企业主、个体工商户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常德盛回忆说,40多年前,关于蒋巷村曾经的穷苦,当地民谣如此形容,“蒋巷泽坞锅底塘,十年九涝一旱荒,泥垛墙头茅草房,树皮草根拌青糠。”1966年,23岁的常德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并当上了生产队大队长。他第一次在两间茅草房召开全村会议的时候,连条板凳都没有。也就在那次会议上,他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誓言,承诺一定要让大家过上好日子。自那以后,他带领全村400个劳动力,花了整整10年,凭着一条扁担、两只筐,硬是把1700亩低洼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
“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1984年,为让村民们富裕起来,第一次办工业的常德盛毫无经验,放手让投资者干,结果到了年底,村里不但没盼到红利,反而背负了200多万元债务。诚信经营,一诺千金。为还清债务,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吃过闭门羹,掉过辛酸泪,遭遇过车祸,还落下了伤残,靠着热忱和诚信重新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打开了新型建材的广阔市场。他创办的常盛集团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建材企业。
如今,蒋巷村经济总产值达到12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3万元,这还不包括非现金集体福利和别墅房补贴;老年人每月享受400元~1000元养老金……村民们住进了220平方米的农民别墅,而常德盛自己却仍住在集体公寓;他把常盛集团打造成了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却拒绝了应得的1000万元股份。
活动现场,苏州舒适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汤海清、苏州口水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东奎也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诚信经营、坚守道德底线等事迹,得到了与会人员的共鸣。
据了解,近年来,太仓市在诚信制度建设上,取得了非常多的成效。今年3月,太仓市文明办、太仓工商局、太仓市私营个体工商户联合启动了太仓市“诚信经营个体工商户”、“诚信经营私营企业”的评选活动。启动仪式上,企业代表向全市企业发出了“诚信经营、守法经营”的倡议,百名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代表签名承诺“诚信经营”。5月份,太仓市建筑装饰家居商会还在行业内举行了首届诚信经营规范自律签约仪式,太仓市家居行业的30多家商户与商会签订了“太仓市建筑行业自律公约”和“太仓市建材家具行业规范公约”。今年,太仓市还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假冒伪劣商品工作,开展“红盾亮剑、红盾护农、红盾保民生”等系列专项整治活动,加大对失信违法经营主体查处力度。在新闻媒体开辟社会诚信监督栏目,公开曝光失信、缺信行为。发布诚信“红黑榜”,探索社会征信体系建设,在全社会建立包括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誉企业名录等在内的“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