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聚焦 >> 内容
[苏州日报]随着冰桶挑战的流行,让越来越多人关注“渐冻人”。而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另有一种与“渐冻人”症状很相似的疾病也在折磨着我们身边的一个家庭——再访“渐冰人”形单留一梦

今年17岁的文刚,无论是坐是卧,时间稍长一点,都会非常疼。 □记者高振华摄

本报2011年7月27日A06视界版图片故事《儿子,妈妈永远不会放弃》,报道高文强和高文刚的故事。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肌肉逐渐萎缩,使行动能力渐渐消失直至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疾病。国际医学界称之为“渐冰人”。

       本报2011年7月27日A06视界版报道图片故事《儿子,妈妈永远不会放弃》,关注生活在太仓板桥的一对来自安徽的兄弟,他俩先后被查出患有“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3年过去了,这对名叫高文强和高文刚的兄弟生活得如何?昨天下午,记者再次走进这饱受磨难的家庭。

     兄弟俩同病相怜哥哥去世时瘦得仅40余斤

      在太仓板桥管理区四通路一间仅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正在做手工活,而旁边床上半躺着一位少年。这位妇女叫张莉,是少年母亲。见记者询问大儿子高文强,张莉眼含热泪却平静地说,文强已经“去了”。去年腊月十三,卧床已1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儿子文强病情加重,已经无法认出妈妈。无奈,张莉夫妇租了车子,把他送回安徽老家,仅仅8天后,大儿子去世,死时体重仅40多斤。


      10年前,高文强在老家读小学二年级时,张莉发现,小文强走路像鸭子一样摇摆,浑身没力气,还经常摔跤。为寻找原因,张莉夫妇带着文强跑遍阜阳大大小小的医院,却始终没有明确的诊断结果。直到后来到上海,小文强的病才得到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各种治疗方法尝遍,仍无济于事。

      2005年,爸爸高玉洪带着全家来到太仓板桥一家玩具厂打工,全家人就靠爸爸每月300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由于当时大儿子基本丧失运动能力,吃喝拉撒全需要有人照料,张莉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同时,她还到玩具厂接些简单的活回来做。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比文强小3岁的二儿子文刚,也患上和哥哥一样的病。

     弟弟最大心愿:梦想有台电脑,看看外面世界

      文刚今年已经17岁,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半坐半躺在床上,圆圆的脑袋、眯眯的眼睛。但他的身体已经严重变形:肚子深深凹进去,后背脊柱鼓起一个“大包”,肋骨清晰可数……连喝一包牛奶,他也无法用手拿着,只能用嘴衔起吸管。


      文刚艰难地从口中挤出一句话:“有特效药多好啊!”由于已卧床9年,文刚无论是坐是卧,时间稍长一点,都会非常疼。就连翻身,他也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为了防止长时间卧床感染褥疮,妈妈张莉定期给孩子擦洗身子,每天给他翻身十多次。“文刚恐怕也时日不多了。”张莉流着泪痛苦地说,但她仍期盼奇迹会出现。


      “我的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拥有一台电脑,让我能够用它看看外面的世界,”虽然长时间卧病在床,文刚对外面的世界仍旧充满期待。他告诉记者,夏天已经过去,等天气再凉快一点,希望妈妈能带着他去一趟公园,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气息。

 

     □苏报驻太仓首席记者 高振华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