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主稿 >> 内容
探访太仓“渐冰人”少年:最大心愿是能有台电脑

    近日,海内外网友发起“冰桶挑战”为“渐冻人”(肌萎性侧索硬化ALS)捐款,罕见病广受社会公众关注。在太仓,有一对身体变形,完全丧失行动能力的兄弟,患上了类似ALS的罕见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民间称为“渐冰人”。

    兄弟俩患上同样罕见病

    走进太仓板桥管理区四通路一间仅十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位少年半坐半躺在床上,旁边一位妇女在缝纫机上做着手工活。

    这名妇女叫张莉,是少年的母亲。床上的的少年是她的小儿子,叫高文刚,今年17岁。张莉还有个儿子叫高文强,19岁,去年因病去世。

    10年前,张莉发现大儿子高文强走路时像鸭子一样摇摆,浑身无力,还经常摔跤。夫妻俩跑遍全国各地的医院,后来儿子的病确诊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民间称为“渐冰人”。

    聊起大儿子高文强,张莉眼含热泪却平静地说,文强已经“去了”。她回忆说,去年腊月十三,卧床已10年,几乎与世隔绝的大儿子文强病情加重,已经无法认出妈妈。无奈,张莉夫妇租了一辆车子,把他送回了安徽老家,仅仅8天过后,大儿子去世,死时体重仅40多斤。

    文强患病时,医生就告诉张莉夫妇,这种疾病男孩遗传的可能性比女孩大。当听说他们还有一个比文强小3岁的儿子时,医生提醒,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祸不单行,比文强小3岁的文刚,2006年出现和哥哥一样的症状——经常摔跟头,浑身有气无力。去上海检查,文刚患上和哥哥一样的病。

    “只是没想到这么快,两个孩子都患上无法治愈的怪病,当时每天只能以泪洗面,但还是希望奇迹能发生在弟弟文刚身上。”张莉说。

    母亲永不放弃希望

    半坐半躺在床上高文刚,圆圆的脑袋、眯眯的眼睛,笑起来很可爱。但他的身体已经严重变形:肚子深深凹进去,后背脊柱鼓起一个“大包”,肋骨清晰可数……连喝一包牛奶,他也无法用手拿着,只能用嘴衔起吸管。

    2005年,来自安微的高玉洪带着全家来太仓打工,全家人就靠他每月的工资维持生活。由于孩子基本丧失运动能力,吃喝拉撒全部需要有人照料,张莉就留在家里照顾孩子。为了减轻丈夫的压力,张莉照顾孩子的同时,到玩具厂接些简单的活在家里做,每月也能增加几百元的收入。

    10年多的时间里,张莉几乎是寸步不离地陪伴在两个儿子身边。由于已卧床9年,文刚无论是坐是卧,时间稍长一点,都会非常疼。就连翻身,他也要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完成。为了防止长时间卧床感染褥疮,张莉定期给文刚擦洗身子,每天给他翻身十多次。

    “文刚恐怕也时日不多了。”张莉流着泪痛苦地说,“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照顾他。”但她仍期盼奇迹会出现。张莉说,虽然现在生活非常艰辛,但只要每天陪着文刚,她就觉得特别踏实。无论将来怎样,她都不会放弃。

    最大心愿是能有台电脑

    文刚全身不能动弹,几乎丧失了全部的运动能力。父母租住的十多平方米的房间,就是文刚全部的世界。家里的一台小电视则成为文刚消磨时光、了解外面世界的惟一渠道。

    文刚曾经读到小学二年级,很喜欢看书。床头柜张贴的海报,还是在文刚手脚还能动的时候涂鸦的。如今,他的双手虽然能动,但是却抬不起来,吃饭、喝水都要母亲帮忙。

    张莉说,文刚多年患病,加上长时间闷在屋子里,如今变得沉默寡言,每天说不了几句话,还经常偷偷流泪。

    希望能有台电脑,想通过网络多看一点外面的世界。这是文刚目前的愿望。

    “我有话要说,只是说不出来;我很想吃东西,但是不能吞咽;我很想抓痒,但是手不能动……请帮我尊严地活着,安宁地死去。”有医疗专家这样描述这种病情。其实,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与呵护,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帮助重病之人走出病痛,开始新生活。(吴慧慧)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