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太仓市殡葬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以惠民殡葬、公益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和人文殡葬为主要内涵的现代殡葬,开创殡葬改革新局面,实现殡葬事业新跨越。
一 、提高认识,谱写殡葬工作宏伟蓝图
首先,太仓市集中专业力量就殡葬行业具体情况开展调研活动。在深刻认识殡葬管理现状的前提下,召集各成员单位召开安息堂建设推进会,研究讨论重点问题和突出矛盾,成立了由分管市长为组长,市政府办、市民政局主要领导为副组长,市住建、国土、农林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深化认识、紧密协作,积极寻求工作新进展、新突破。2010年12月,太仓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太政发﹝2010﹞83号),拉开了太仓市“十二五”期间新一轮殡葬改革的序幕。《意见》指出,各镇(区、街道)安息堂建设资金由市、镇(区、街道)财政各负担50%,对在规定时间内将骨灰迁移至安息堂的丧户给予150元/穴的迁移补贴,资金同样由市、镇(区、街道)财政各负担50%。《意见》还确定了推进殡葬改革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且分五个部分阐明了方法与步骤,明确了工作目标和时间节点,为各级各部门规范高效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求真务实,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1年起,根据83号文件要求,各镇(区、街道)积极筹划安息堂建设各项工作,从外出考察借鉴经验,到慎重选址反复论证,从长远规划制定方案,到精心设计合理布局,经过几年时间的不懈努力,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市、镇(区、街道)财政共投入2亿多元,在全市兴建了8座公益性安息堂,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用于安放散坟整治过程中搬迁的骨灰和至少20年新产生的骨灰。同时,还设置了祭祀长廊、焚烧炉及停车场等服务设施,特别是位于城区内的3座安息堂,还建有殡仪服务中心,配备了守灵堂、告别厅、餐厅等场所,努力做到内部设施齐全、殡葬文化浓厚、周边环境优美、人员配备专业,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开展殡仪活动。2013年底,城厢镇安息堂、璜泾镇安息堂已投入使用,并完成散坟搬迁骨灰盒4000余例,两镇周密部署,工作细致,做到了散坟搬迁零投诉。从“入土为安”到“入室为尊”,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肯定,为太仓市进一步推行生态安葬工作开创了良好局面。预计到2014年底,除浏河镇外,其他各镇(区、街道)安息堂将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
三、科学引导,力促殡葬改革质效齐升
近期,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3﹞23号,以下简称《意见》),太仓市民政部门第一时间组织学习领会《意见》精神,制定了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意见》的具体方案,印发了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的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发挥引领表率作用,树立自身良好形象,营造殡葬改革氛围,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以两办印发《意见》为契机,市政府办公室先后下发《太仓市深化殡葬改革若干实施办法》的通知(太政办﹝2013﹞151号)和《太仓市公益性安息堂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太政办﹝2013﹞152号),明确指出自2016年起,全市公益性墓地停止接收安葬新产生的骨灰,并以政府补贴的形式鼓励群众文明办丧,选择安息堂葬、树葬、可降解葬、骨灰撒海等生态葬法,倡导低碳环保,厚养薄葬的先进理念。入室安葬、文明办丧补贴由各镇(区、街道)财政负担,生态安葬、骨灰撒海补贴由市财政负担,每例补贴2000元。今年,太仓市通过首次殡仪馆开放日、首届追思公祭和“清明树新风”主题宣传月等活动,强化舆论正面导向,提高行风建设水平,推进殡葬改革科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