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明祭祀 >> 内容


扫墓要避开老问题


刚刚过去的双休日,由于天气晴好,我市一些墓地迎来了今年首个扫墓高峰。由于人流多、车流多,拥堵、乱烧东西、乱抛物品等老问题又出现了。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本来是充满温情的事,但却屡屡增添“不温情”的情节。如何实现文明扫墓,还清明节“清明”?这个老话还要重谈。

在浏河墓地等处,人们发现公安部门已经制定了疏导方案,在高峰时间段认真做好交通疏导工作,分散人流,明显减缓了扫墓交通压力,保障了祭扫场所和周边的交通畅通,并协助民政部门和殡葬服务单位维持秩序,及时处置祭扫活动中的治安案件。交通部门加强了运力调度,合理增加了扫墓车辆,满足群众出行需要。消防部门也组织开展了防火安全检查和加大了巡查密度,严格管理野外用火。但有的人不顾管理单位文明祭祀的提醒,仍然拿着大量“冥国银行”的钞票、电视机、电脑、汽车、别墅,甚至“丫环”、“二奶”等冥品上坟,让祭拜几乎变成了一场闹剧。清明节原来也称“寒食节、禁烟节”,起先是为了纪念晋国介子推,他宁愿烧死,也不出山为官,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而现在,有的人却把其演变成焚烧冥币等东西的节日,他们不顾周围环境在墓地上焚烧物品,燃放鞭炮,一时间乌烟瘴气,不但污染了环境,也带来了巨大的火灾隐患。

文明祭祀,是一场改变陋习的“持久战”。清明节要避开一些不文明的老问题,要与节约资源、净化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结合起来,对逝者敬上一束鲜花、几盏清茶、几个水果、栽上几棵小树等,用这种文明方式祭祀,更能表达生者的哀思和敬意,于逝者也是最好的纪念和安慰。文明、健康、环保的祭扫形式,值得推广和提倡。(庄超)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