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楷模 >> 内容
陈忠:路口的“激情指挥家”

为了配合体育中心周末举办的市民活动,交巡警支队姑苏大队七中队中队长陈忠又一次连续加班两天执勤。陈忠不记得这是第几次放弃休息,但只要站上执勤岗,他就完全陶醉于每一次的来回转体中。


车水马龙的路口,陈忠流畅地挥舞着双臂,吹着清亮而有节奏的哨音,人流、车流如同一个个音符,从他面前倾泻而过……2007年至今,只要是陈忠执勤,每天早7点半到9点、下午4点半到6点,无论刮风下雨,这道独特的风景从未间断。他坚持“上岗一分钟,奉献60秒”,平均每分钟吹哨20多次,每小时转体180次、抬臂600次,先后吹坏40多只哨子、磨坏20多双皮鞋,形成了融动作、眼神、表情、语言、哨音于一体的独特指挥风格,被过往的司机们誉为“马路上充满激情的指挥家”。


他在工作中总结出“定点指挥法”、“四定三包法”、“四边巡逻法”等一系列优秀创意方法,成功解决了全市交通六大堵点之一的三香路西环路口的拥堵问题。他的岗位先后被评为市级“青年文明号”、市公安局随岗培训基地、苏州文明志愿者培训基地,被省公安厅交巡警总队命名为“陈忠示范标准岗”,并带出了一大批标兵民警和优秀文明志愿者,他本人也被公安部先后评为“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全国优秀人民警察”。


恪尽职守 从不懈怠———

【苦练动作和哨音右耳几近失聪】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舞台,陈忠的舞台就在十字路口。他知道,要在这方寸之地实现人生价值,就得比别人付出更多的汗水和心血。


昨天上午,记者见到陈忠时,刚刚结束执勤的他满头大汗,“衣服里面都湿透了,夏天一般准备两套警服,下午执勤换一套。”陈忠说话时总是微笑,左侧脸颊上一条长长的笑纹,勾勒出硬朗的线条。有同事曾帮陈忠作过统计,在执勤一个半小时内,他吹哨2400次以上、指挥动作6800个左右、敬礼350次。执勤六年多来,这样高频度的转体、吹哨,一共吹坏了40多只哨子,特制的铁掌皮鞋磨坏了20多双。


要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没有捷径可走。苦练警容警姿必须要掌握的直、平、挺、立、收的五字要诀成了他每天的必修课。下班后,他让妻子、女儿当裁判打分;晚饭后,他就背上“背背佳”,在部队操场上练习哨音和手势,一站就是三小时。为了使自己的动作更有美感,他还专门到苏州大学艺术学院向教形体的老师取经讨教,与学院模特沟通交流。


配合信号灯,他将长短结合、急缓相融、高低分明等不同的哨音与交通指挥动作相组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指挥风格。当打停车手势时,配合一长一短结合的哨音,直行手势时配合两声长哨,警告时配合急促的短哨。“刚开始练长哨的时候也受不了,练上一个小时就觉得浑身无力,嗓子疼,喘不上气来。”陈忠说,练了一段时间后,哨音明显清脆有力,但是长期吹哨,已经让他的听力受损,“现在右耳基本听不见了,接电话都要靠左耳。”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警容警姿有了很大提升,但仍感到转体迟钝。因为岗台铁板上的花纹与皮鞋橡胶底在转体时产生较大的磨擦阻力,他就到乡下找到铁匠铺,请师傅专门特制一副铁掌钉在鞋底。转体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可带来的麻烦也让他痛苦不堪。鞋底和岗台的摩擦小了,但脚掌和鞋的摩擦力加大了,脚的负荷也重了,脚掌经常磨出水泡钻心的疼,如今他的脚底板上早已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每当陈忠站在岗台指挥时,都有路人驻足欣赏,为了看一眼他的指挥动作,甚至还有司机特地绕路从他执勤的岗台经过,并向他挥手致敬。司机们称他是“马路上充满激情的指挥家”,许多怀揣从警梦的青年学生被他深深吸引,其中一名叫马其开的苏州职业大学学生主动追随拜师,坚持与“师父”一同站马路指挥,至今已坚持近二年。“说不累是假的。”陈忠坦言,每天下班回家后累到什么事也不想做,但当第二天再次站到执勤岗位上,“每当驾驶员向我敬礼,每当处理交通事故使双方都信服,每当车流有条不紊地行进时,我就觉得特别高兴,享受到工作的乐趣。”


精益求精 创新执法———

【交通创意疏通城区“心脏部位”】


“指挥交通不是简单摆手势,要根据流量的变化实时调整指挥手势,这才能增加通行效率。”陈忠告诉记者,古城区内路口信号灯根据各路段的不同情况设置也不相同,驾驶员到没有倒计时信号灯的路口时,不清楚信号灯时长就会犹豫,车速也会放慢,进而影响车流通行量。因此在执勤中,陈忠会根据不同的信号灯调整指挥手势和吹哨频率,尽可能让车流动起来。


在路面执勤中,陈忠发现非机动车道停车等候线对一些非机动车来说形同虚设,经常越线两三米,更有甚者干脆把车停在马路当中等候,这样不但降低路口通行效率,也大大增加了发生交通事故的风险。为了解决这样一个难题,他通过调查走访,并和其他同事一起研究后,请标线工人在非机动车道停车等候线前设置了三道黄色减速带,用路面言语提示减速,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广而告之,同时让执勤人员在离停车等候线10米的地方就开始提醒车辆减速。


目前,由陈忠总结出包括“定点指挥法”、“四边巡逻法”、“四定三包法”在内的路面执勤十五条作业法,已经在实践中有了良好的效果,并在全市交巡警中进行推广应用。“陈忠示范岗”被确定为全市交巡警的随岗培训基地,陈忠将多年的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传授给同事们,先后带出10多批培训班、100多名执法标兵、能手和1000多名优秀文明交通志愿者。


2012年9月,陈忠通过竞争上岗公开考试成为中队长,负责苏城城区的“心脏部位”,区域内有人民路、干将西路、道前街、三香路、西环路等22条主次干道,有饮马桥、干将路阊胥路口、西环路三香路口等32个重要交通信号灯控路口,涵盖了苏州市政府、会议中心、行政服务中心和体育中心等十多处城市交通重点枢纽。面对新的挑战和角色转换,陈忠探索新型警务勤务模式,对管辖区进行责任区划分,挑选素质高、能力强、业务精的民警担任警长,统筹安排各自责任区的排堵保畅、事故处警、安全宣传和隐患排查。目前,陈忠所在的七中队已经被苏州市公安局初评为“责任区勤务模式典型先进中队”。


在陈忠带领下,七中队民警还针对背街小巷车行不畅导致的道路拥堵,构思出一个大胆想法———“交通微循环”,即打通支路、小巷等道路“毛细血管”,形成背街小巷“微循环”体系,推动道路集约化发展。这条建设性的意见得到了交警支队秩序、科研等部门专家的好评,随后西美巷、柳巷、花街巷、大石头巷等背街小巷推广实施,很快有效缓解了交通拥堵和附近小区居民停车、行车难问题。


坚守信念 乐于奉献———

【爱心服务赢得百姓赞誉】


双虹社区许贵成主任评价陈忠“是一个热心肠。”去年冬天的一个傍晚,天空下着大雪,陈忠正在路面执勤,突然一位40岁出头的中年妇女气喘吁吁冲到身边说:“警察同志,我儿子在家把油倒在锅里,准备烧菜,因同学找他有事,门被风吹上了,他没有钥匙开门,急得打电话叫我回家开门灭火,我实在跑不动了,您赶紧帮帮我吧。”陈忠二话没说,骑上摩托就带着女子飞速朝彩虹新村赶去,赶到女子家楼下,陈忠三步并作两步,一口气冲上五楼,打开了门。此时屋内浓烟滚滚,火焰已经蹿到屋顶,陈忠赶紧脱下多功能大衣扑在锅上,终于把火灭了。后来,邻居们相继找到社区,希望通过社区向陈忠表示感谢:“多亏了陈警官,不然我们这栋楼可就要遭殃了!”


全市公安开展大走访活动中,陈忠得知双虹社区一个11岁的男孩四年前不幸患上I型糖尿病,每月千余元的治疗费快拖垮了这个父母双下岗家庭,于是通过社区,他与男孩家结成扶贫对子,准备资助他从小学到大学的全部费用。为了顾及孩子的自尊,不让他产生压力和自卑感,陈忠坚持不与孩子直接见面,不打扰他们家的生活,每次都通过社区转达心意。


几年来,陈忠先后匿名拿出了五千余元给这个孩子,而且不许许主任对任何人说这件事。许主任知道,这是陈忠至诚的一片心意。陈忠的父母是苏北农村人,家境贫寒。1991年陈忠高考的成绩是550分,接到录取通知书后,第一笔学费就要3000元,家里的积蓄和借来的钱不够,陈忠只好无奈地放弃了学业。后来当了兵,于1994年考取了解放军石家庄军械工程学院。他出自内心地把帮助别人当成了自己的快乐。


陈忠说,自己也是普通人,也向往殷实生活,但因为热爱交警的工作岗位,他乐于清贫。由于妻子下岗多年,在农村生活的父母年老体弱,陈忠转业后至今仍借住在部队上世纪50年代建造的30多平方米老营房里。过去女儿看见身边的同学家有宽敞明亮的房子会忍不住问爸爸:“我们几时才能住上新房?”陈忠总是对女儿说:“咱们不跟别人比房子、比车子,要比咱们就比谁拿的奖状多,谁更有出息。”妻子把女儿获得的奖状和丈夫获得的奖励证书以及收集的报纸、剪报贴满了墙面,希望父亲的精神财富能给女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交警代表着城市的形象。近几年陈忠先后获得“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交警系统执法标兵”、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他十分珍惜和看重这些荣誉,对自己不敢有半分放松要求,他依然执着有力地挥动着双臂,在五十步见方的天地间,激情指挥,用嘹亮的哨声,继续谱写城市的和谐安宁。据苏州日报  记者 天笑


太仓新闻网策划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