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新闻·深度
上一期3   4下一期  
~~~——你对人民陪审员了解多少?
返回太仓日报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 出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无袍法官”的光荣使命
——你对人民陪审员了解多少?

  

  

  

  □本报记者  张瑜  文/图

  

  庄严的法庭之上,与法官并排坐在审判席上,从百姓中选出的陪审员,肩负着非同一般的责任。人民陪审员被誉为公民在法院中的“耳朵”和“眼睛”,是“不穿法袍的法官”。近日,新一届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接近尾声,经过公示确认199名人民陪审员拟任人员提交人大任命。

  

  肩负神圣职责

  

  所谓陪审,顾名思义,就是陪着审案,以法官为主,在庭审过程中发表意见,进行表决。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规定了人民陪审原则。该法《通则》规定:“为便于人民参与审判,人民法院应视案件性质,实行人民陪审制。陪审员对于陪审的案件,有协助调查、参与审理和提出意见之权。”这是新中国第一部规定人民陪审员制度的法律,它标志着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在法律上正式得到确立。

  我国在2018年4月27日正式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最高院于2019年5月1日对此作出司法解释。人民陪审员制度,是我国审判机关吸收普通公民参与案件审判活动,具有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但是它并不是土生土长的,而是舶来品,我国现行的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从前苏联学习过来的,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陪审制度。

  

  人民陪审员是如何选出的?担任人民陪审员有什么条件?人民陪审员要凭借朴素的法律价值观参与审判,以非法律人的眼光看待案件,因此,人民陪审员并非法律界的业内人士。人民陪审员主要是从辖区内的公民中随机抽选产生,也可以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

  人民陪审员选任工作由司法行政机关牵头,法院、公安机关协同配合。今年5月选任工作启动后,初步确定本次太仓市人民陪审员名额为200名。其中,通过随机抽选方式选任160名、通过个人申请和组织推荐方式选任40名。人民陪审员申请人应当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外地人员在太仓常期居住满3年,年满二十八周岁。

  市司法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的要求,会同市法院、市公安局从辖区内年满二十八周岁的常住人口中随机抽选1600人作为候选人,建立人民陪审员候选人信息库。市司法局、市法院、市公安局组织各镇(街道)司法所、人民法庭、派出所对随机抽选的候选人基本情况进行登记汇总。同时,市司法局、市法院对个人申请候选人及组织推荐候选人进行资格审查。其余候选人建立专门档案库,以备缺额增补。通过大量的走访、审查,最终确定拟任名单。

  

  陪审工作极其严肃

  

  当一个法律“小白”进入法庭,高坐在审判席之上,成为一名人民陪审员,是什么感受?需要做什么?怎么做?“我第一次当人民陪审员,内心是极度紧张的。”当了4年多人民陪审员、参与105次陪审的张乔告诉记者,虽然上任前会有任命、宣誓、培训,但真正走进法庭,在一个极其严肃的场合担任一个与生平毫无关系的“角色”,心情久久难平,一场庭审下来手心、后背都是汗。

  “审理案件是极其严肃严谨的工作,坐在审判席,会有荣誉感,但更多的是责任感。”张乔告诉记者,一场庭审通常要四五个小时,别说看手机,喝水、上厕所也要尽量避免。因此,每每接到陪审工作的通知,张乔都是早做准备,当天避免饮用太多水,并在手提包内放上一个保温水壶,以便庭审结束后立即补水。“不能因为个人原因影响庭审进度,这是人民陪审员该有的素养。”张乔告诉记者。

  

  陪审也是体力脑力的挑战

  

  

  陪审过程不仅严肃,也是体力脑力的挑战。张乔曾碰到一个非常复杂的家事案件,从上午9时30分开始到下午5时一刻未歇,仅仅把举证环节的部分资料整理完毕,还有部分举证资料需要双方庭后补充。张乔回忆说,当事人当庭提供的一些资料涉及上世纪50年代的人口登记表,还有土地、房屋的手绘图纸以及相关人员手写的5份遗嘱等,很多材料都已模糊,法官只能休庭与双方当事人核实确认,一张张、一页页整理比对,同时通过电话联系相关部门进行核实,特别是针对那些年代久远的图纸,需要大家锐利的眼神和十足的耐心。“这一场庭审,让我见证了法律的严谨,也让我看到了法官以及法院工作人员的辛苦。”张乔说,作为人民陪审员,一场从早到晚的复杂庭审已经达到体力和脑力的极限,但法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各种案件,经常顾不上吃饭和休息,工作压力是惊人的。

  张乔还参与过一个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案件的庭审,当时法庭组成了一个7人合议庭,3位法官和4位人民陪审员奋战了整整4天。由于气温较高,身着正装的张乔每天浑身湿透,但依旧保持端坐姿势,聆听庭审的每个细节。“虽然辛苦,但这是人民和法律赋予我的权力和责任,我必须认真面对。”4年多的陪审经历,让张乔对庄严的法庭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为自己的人民陪审员身份而自豪。

  

  在陪审中强化法律知识

  

  生活中,张乔不仅是一名人民陪审员,她还有另一个身份——街道的专职调解员。“人民陪审员工作让我学会很多法律知识,对我的日常调解工作大有裨益。”张乔告诉记者,陪审工作让她收获满满。“虽然我的本科专业是法学,但并非从事法律工作,且学习的知识浮于书本,认识浅显缺乏实践经验。”张乔说,经过几年的陪审历练,她的专业知识不仅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在实战中提升了业务能力。“日常调解中经常会遇到物业服务纠纷、楼上楼下水管漏水纠纷等,往往婆说婆有理、公说公有理,部分案件曲折复杂。”张乔告诉记者,如今她能很好地把从法官审理纠纷案过程中学到的许多“干货”用于调解中,快速找准纠纷矛盾的实质和关键,从而更公正更科学地开展调解工作,解决问题。

  陪审工作能够帮助张乔提升调解能力,张乔的调解业务能力也让她更好地开展陪审工作。在很多民事案件中,为节省公共法律资源,会开展诉前调解。“这个时候,我就能够帮助法官对双方开展调解,减轻法官的工作量,也让我体会到了价值感和成就感。”张乔说。

  新一届人民陪审员即将上任。这些“无袍法官”严肃对待陪审员的身份,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法、心中有民、心中有戒,在每一宗司法案件中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1版:时政要闻
   第02版:要闻·综合
   第03版:新闻·深度
   第04版:周刊·银龄
“无袍法官”的光荣使命
太仓日报新闻·深度03“无袍法官”的光荣使命 2022-07-13 2 2022年07月13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