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村官”在村里挑大梁 打通上升渠道留住基层后备人才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网络
时间:2017-12-01
长期以来,村干部队伍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现象一直都是制约农村工作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近年来,由于就业选择的日益多元化,很多农村优秀青年不愿意留在村里工作,导致很多时候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管理能力薄弱等,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市委组织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委培生培育管理工作的意见》,结合太仓实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委培生工作体制机制,确保农业委培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我市创新推行“定制村官”培养模式,已先后委托培养了两届近200名“定制村官”,并在“训”“管”“用”等关键环节上大胆创新和实践,着力培养一支政治文化素养好、农业发展能力强、基层管理水平高、留得住扎下根的优秀农业委培生队伍。
■一批“定制村官”挑起农村发展大梁
城厢镇万丰村的潘鋆皓,毕业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作为我市第一届“定制村官”,他已是村合作农场海丰农场的负责人。“我选择了万丰村这片柔美秀丽的土地,选择了在万丰奉献我的青春,挥洒我的汗水。”潘鋆皓说。进入万丰村后,潘鋆皓除了做好农场农产品的加工、包装、销售、大田管理、水稻和小麦的种植、收割、烘干等常规工作以外,还参与研究开发农产品追溯系统,在成熟的农产品上贴上二维码,利用后台完整的播种、施肥、加工数据展现农产品的生产全貌,是数字化时代产物与农业相结合的一个新的尝试和突破。为了做好农药管理,他向大农户发放绿色农药,宣传生态种植,检测农药残留等,为万丰村绿色生态产业作强有力的后盾。
和潘鋆皓成为村里的骨干一样,电站村的骆欣欣成了配送中心离不开的骨干,孟河村的范梦玲已经能够在村里独当一面,新闸村的姜顾玲更是在全市插秧比赛中获得二等奖……
■打通上升渠道留住基层后备人才
“定制村官”给基层带来了活力,如何留住这批人才,让他们安心扎根?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
“对于‘定制村官’,我们是按照大企业培养委培生的理念来培养他们的。”半泾村党委书记王建宏介绍,村里招了3名委培生,轮岗之后,结合每个人的特点,为他们分别规划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社会治理三个发展方向,这也是半泾村发展的三大主业,让他们和村里一起成长。
通过对“定制村官”分类培训、结对帮带、设岗定责等多渠道、多台阶、多领域加强培育之外,我市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委培生培育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采取多种方式,提高他们的收入,让他们安心扎根农村。与此同时,市委组织部也为“定制村官”打通了上升渠道。由组织部门牵头、各镇(区、街道)具体实施,采取“分级负责建档,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实行“一人一档”精细化档案管理,为提拔任用“定制村官”提供重要依据。
“加强‘定制村官’培养是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基础,是提高村干部选拔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打造高素质村干部队伍的‘保险杠’。”相关部门负责人说。我市坚持优先从符合条件的“定制村官”中选拔农村干部,对表现突出的大胆使用,及时把实绩明显、群众公认的农业委培生推上村(社区)领导岗位,把农业委培生作为培养、补充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重要来源;对表现特别突出、符合条件的可纳入全市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重点库重点培养。截至目前,我市已有12名定制村官进入了村“两委”班子,在改善农村干部结构、充实后备干部储备、增强农村组织活力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记者 杨拴明)
责编:朱敏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