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粮库”高效测控粮情 建立现代化天下粮仓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2-11
  建立现代化天下粮仓,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太仓市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对粮食仓储设施提档升级,基本形成了现代粮食仓储流通新格局。那么,现代化粮库有何“先进”之处?日前,记者进行了探访。
  粮食收储实现机械化
  秋粮入库忙。水泥大院、粉墙黛瓦,几幢高大的粮库蔚为壮观,走进南郊粮食储备库,记者在水稻烘干车间看到,巨大的粮食烘干机不停地发出轰鸣声,其下方是一个漏斗,烘干后的黄灿灿的稻谷像流水一样落在一条机械传输带上,经过约60米长的机械传输带运输,稻谷欢快地向粮仓进发。在粮仓内,一台转向输送机一端承接传输带送来的稻谷,另一端高高昂起,正缓慢地以360度旋转,把入仓的稻谷抛入粮仓的不同部位。“这根横穿粮仓、直径约80厘米、上面布满圆孔的不锈钢装置是粮仓内的通风设施。有了这个系统,即使粮仓内堆满粮食,清新的空气也可以吹到粮仓的每个角落。”南郊粮库负责人周元勋介绍说,粮仓四周墙壁的上方还有不少黑色装置,这种黑色装置名叫数字化测量仪,负责监控粮食的温度和水分……
  南郊粮库是太仓市现代化粮库建设中的一个缩影。“粮库提档升级,可保粮食安全无忧。”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经过近年来的建设,太仓市现代化粮库基本形成了“一个中心库、三个骨干库、四个收纳库”的现代粮食仓储流通新格局。比如,总投资8000万元的地方粮食中心储备库竣工投用,投资7773万元实施粮食仓储设施提档升级工程,改造、新建现代化仓容10万吨。不仅如此,太仓市还先后投资近千万元添置了大型车辆地磅、卸粮、机械输送、粮质检化验、粮情检测、熏蒸杀虫等现代化粮食收储设备。粮情检测、机械通风、环流熏蒸和谷物冷却“四合一”粮食收储新技术体系得到广泛运用。
  数字化监控粮情
  “仓温:19.6,仓湿:67.0,水分:13.8……”记者在南郊粮库数字监控室看到了粮情监测情况,粮仓里有储存的稻谷约千吨,平均湿度、温度、水分一目了然。同时,工作人员还在仓内不同位置设置了多个监测点,全仓粮情一目了然。
  “以前这些数据靠人工监测,不一定全面、到位,现在全部使用信息化系统,实现了科学无缝监测。”周元勋说,该粮库配备办公自动化、可视化信息和粮情测控系统,实现了微机管理储粮温度、湿度检测、粮情分析等,利用机械通风等储粮新技术开展科学保粮工作,并配备地上衡、监控器等相关设施,储粮条件,包括粮食防火、防盗、防虫、防潮湿等,得到大大改善。
  储粮条件的改善主要得益于太仓市近年来将“数字粮库”与粮食仓储设施建设同步推进,太仓市智慧粮库建设已走在全省前列。市粮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太仓市投资400多万元在新建的中心储备库建设了集信息射频识别、无线传感、智能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等技术于一体的中央信息控制系统,粮库信息化程度实现了质的突破。同时,太仓市自主开发了粮食收购管理软件、储备粮管理系统软件、粮食银行管理软件、粮食地理信息应用系统和远程可视化视频监控系统。粮食收购入库过程中码单录入、价款结算、库存账表生成、数据查询,以及仓内粮温、湿度自动测控等全部实现计算机操作,“数字粮库”实现了全覆盖,粮食收储作业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记者 刘少树)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