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坚守“疫”线的他们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柏春芳 时间:2022-03-21

  在疫情防控一线,有太多人连续奋战,顾不上回家。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车辆调度员、医务人员……他们冲锋在前、英勇奋斗,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不回家,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回到家,他们的努力坚守,只为“疫”后春天更早到来。

  10天未归只与女儿通话一次

  凌晨的刑警大队办公室依旧亮着灯,键盘敲击声、鼠标声、电话声此起彼伏。这里是“流调专班”,作为其中一员,白文豪自3月8日以来已经10多天没有回家。连续几天通宵,他累了就趴在办公桌前小憩一会儿,连躺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都是奢侈。因为多一分钟开展流调,就能早一分钟采取防控措施,市民就多一分安全保障,疫情传播的风险就会减少很多。白文豪告诉记者,流调工作在于“又快又准”,每一个流调指令传来,需要第一时间回溯分析病例接触网,全面排查密接、次密接等风险人群。快是第一步,还需要精准。通过将大数据分析和实地走访调查相结合,科学判定潜在感染者,精确查明人员活动轨迹,为疾控部门下一步工作奠定基础。“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白文豪表示,专班的每一位成员都在与时间赛跑,宁愿自己少休息一点,也要让流调工作再快一点。

  在白文豪的桌上永远摆着咖啡、浓茶、可乐“提神三件套”,身边还未吃完的盒饭都来不及收拾。“别说睡觉,连给闺女打个电话的时间都没有。”白文豪笑着说,这10多天他仅和家人通过一次电话,没说两句又回到电脑前。“我们在‘前线’多坚持一下,我们家人和更多人在后方就更安全一点。”

  睡在村里的“临时家”

  在村委办公楼的三楼,一张单人床、一张写字台,就组成了璜泾镇新明村村书记黄晓军临时的“家”。苏州疫情发生之初,黄晓军就住进了村里的值班室。“因为家在城区,距离村委有将近1小时车程,通勤时间太长。”黄晓军表示,防疫工作最重要的是响应时间和执行力,作为村里防疫工作组的组长,一旦有防疫指令,必须第一时间响应,因此才萌生了“留守”在村里的想法,便于开展防疫工作。

  新明村村域面积较大、流动人员较多,村里的防疫工作面广量大,不仅要开展核酸采样,还要仔细摸排流动人员情况,帮助来太人员做好居家健康监测等。“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有时还要开会,第二天六七点又要安排新一天防疫工作。”黄晓军告诉记者,“住在村里更方便,有一张床就足够了。”自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他一直与同事、村民并肩作战,夜深了就在值班室里睡一会儿,一连数天都未曾回家。家里有一双年幼的孩子,全靠家属照看,黄晓军将对家人的思念全部化作微信的问候。“大家都在齐心抗疫,我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24小时待命在调度“疫”线

  深夜,在太仓交运集团办公楼里,有一盏灯还亮着。“有转运任务,你去接人,到了打电话,记得做好个人防护。”记者刚走进办公室,就听见客运分公司经理严新正在打电话给驾驶员交代最新任务。

  转运隔离是疫情防控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自2月13日起,转运保障任务量激增,只有相关指令第一时间落实到位,才能保障整体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严新主动请缨,由他一人来负责调度车辆、司机等转运统筹协调工作。“当前市区的转运车辆基本在任务通知后10分钟就能到达转运地,各区镇也都有车辆待命,就近执行任务。现在我们有100多辆车、150多名驾驶员处于随时待命状态,确保以最快速度开展转运隔离工作。”为了尽快落实指令,高效完成工作,严新就住进了办公室,保持24小时待命状态,这样的日子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

  由于转运任务下达的时间是无法预测的,可能是清晨,可能是饭点,也可能是深更半夜。在与记者交谈时,严新时不时点开工作群看看有没有新情况。他说他从来不敢深睡,并且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这样才能及时收到信息,快速下达调度指令。“我是党员,正值壮年,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冲在防控第一线,责无旁贷。”

  医生夫妻各自“疫”线坚守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妈妈,你平常上班一两天就回来了,怎么这次这么久了还没回来?妈妈,我好想你啊!”这是4岁的宸宸每次和妈妈王贤慧视频时都要问的问题。王贤慧是市一院神经内科医生,疫情发生后,她立即进入医院发热门诊闭环小组,每天与同事轮流6小时在诊室工作,其余时间在酒店隔离。这期间,她缺席了宸宸的生日,只能通过手机祝孩子生日快乐,当天的生日蛋糕也是由原科室的小伙伴精心准备的。

  王贤慧告诉记者,每天都能在诊室听到患者暖心的话,有的说:“医生,您辛苦了,穿这么密封的衣服还要在诊室待这么久,热不热?”有的问:“医生,今天天气有点热,您渴不渴?要不要给您点杯饮料?”这个时候,王贤慧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从医初心。

  王贤慧的老公是市一院消化内科的一名医生,也是医院核酸检测应急队的成员。疫情发生以来,这对各自坚守的“双职工”,始终奋战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自己小家的牺牲付出,换来千万家的健康平安。

  王贤慧告诉记者,他们夫妻只是广大医务人员中最普通的一对,作为党员和医生,有责任和义务坚守疫情防控第一线,这是他们的职责所在,谈不上伟大。(记者  张瑜 王倩 朱晨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