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售!雅鹿村“稻田鸭”已长成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09-24
  晚稻开镰还有一段日子,雅鹿村村委工作人员就忙碌起来。前几日,雅鹿村在官方微信上发布售卖自己村里养的“稻田鸭”后,企业、银行等单位订单不断飞来。
  雅鹿村稻鸭共作进入“收益期”。今年6月,雅鹿村引进约2000只鸭苗,创新探索稻鸭共作模式,共规划80多亩“鸭稻米”种植区,来推进生态养殖、绿色种植,有效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改善土壤肥力结构,保证水稻产量与质量,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没有养鸭技术,村里聘请农业“老把式”和农业技术人员一同摸索,自建小水塘,让鸭苗一步步适应水土环境,并减少患病风险。1个月的适应期过后,放鸭入田,让稻田成为鸭子觅食、活动、休息的场所。如今鸭子已长成,每只3至4斤重。
  “此时鸭子肉质细嫩,已经可以食用了。”雅鹿村工作人员许立告诉记者,“稻田鸭”与肉鸭、填鸭很大不同,几乎没有什么鸭油。这是因为“稻田鸭”的“运动量”非常大,食物来源也多为田里的虫和草,因此肉质紧实,味道鲜美。“此时,水稻抽穗,鸭子也不宜再到田里,会吃稻穗。”
  稻鸭共作,重点并不是鸭。许立告诉记者,“鸭稻米”才是雅鹿村重点打造的产品。稻鸭共作将改变水稻生产主要依赖于化肥、农药等投入来获得高产稳产的传统,以生态食物链的平衡,来优化生态环境,并提升稻米品质,从而促进农业增收,达到生态、循环、优质、高效、可持续的稻米生产模式。“‘鸭稻米’属于晚稻,大约还有1个多月才到成熟期。”许立介绍说。第一季“鸭稻米”村里将打上本村品牌,并设计好包装,预计上市价格可达到10元/斤。这将大大提升水稻产品的附加值,有效提高村集体收益。
  未来,雅鹿村的稻鸭共作还有更多可能。村委书记顾爱东介绍,首年稻鸭共作是可行性的探索和经验积累,未来“稻田鸭”可以实现深加工,“鸭稻米”还可以进一步扩产,甚至还可以开发“周边产品”,让农业效益提上来。“农业是传统产业,但也可以做得不传统。”顾爱东笑道,向土地要效益,也有很多文章可以做。(记者  张瑜)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