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人水和谐”美好画卷
春节前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2021年纳入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考核的63个县(市、区)的地表水环境质量年度榜单,我市位列全省前五,是苏州唯一一个连续3年入围前十的县(市、区)。
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我市近年来持续深化河长制工作机制,坚持水岸同治,大力推进城乡生活污水处理带来的结果。
紧盯“小散乱”
破解污水治理难题
长久以来,排水不畅导致的污水冒溢现象一直困扰着沙溪镇星泰花苑的居民。
沙溪镇农村工作局工作人员陆建清告诉记者,星泰花苑周边有40余家小餐饮、洗车店,这些“小散乱”排水户长期将油污倒进排水管,里面混杂着大量的油污,长年累月,极易造成排水管道的堵塞。
为了打通管道运行中的“肠梗阻”,去年,沙溪镇对此处沿街商铺实施了雨污分流改造,保证所有污水均接入污水管道,并在餐饮店新建隔油池、洗车店设置沉淀池,防止油污、泥沙直排市政管网。改造完工后,小区周边的面貌焕然一新。
类似于星泰花苑周边这样的“小散乱”一直是我市污水治理的棘手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顽疾,我市不断健全各项机制,细化工作措施,紧盯餐饮、商业综合体等“小散乱”重点场所,加大力度、加强力量、重点治理。在“治”的同时,加强部门联动、提升服务水平,在小餐饮开业前便联动多部门进行前置指导和服务,提高餐饮业办理排水许可证效率。截至去年底,我市共完成623个各类“小散乱”排水整治任务。
聚焦民生幸福
提升污水处理效能
在浮桥镇新港花苑,污水管网已经接到每家每户。
据浮桥镇建设局工作人员李金戈介绍,新港花苑是一个老旧小区,因为建造年代久远,雨污水管道破损严重,私接混接情况普遍,雨污混流长期存在,影响了排水效率。小区内存在多条河道,污水直排河道,不仅污染了河道,也对居民生活造成了困扰。随着雨污分流改造工程的实施,这一现象成为了历史。
除了新港花苑,去年,我市共对38个老旧小区进行了雨污分流改造。
为提升建设速度,我市还采用“普查、设计、施工、养护全面配合”的EPC总承包模式。在治理区域内,建立从“普查发现问题”到“治理方案形成”到“施工改造建设”再到“后期长效养护”的一体化机制。全市范围内按行政区域划分了6个项目片区,市高治办对每个片区明确了挂钩领导,进一步压实责任,按下了治污的“快进键”。
去年12月,市政府办还印发了《太仓市污水治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污水管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织密收集管网,完善智慧水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构建水务感知一张网。 预计2023年前,我市将完成老旧小区雨污合流管网的清零工作。
创新模式
探索生态治污新路径
走进双凤镇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公园,这里碧水盈盈,芳草萋萋,美不胜收,与一般人想象中的污水厂大相径庭。
双凤污水处理厂厂长潘威告诉记者,这个生态湿地公园总面积约1.2公顷,可实现4000~8000 立方米/天的净化量。污水处理厂尾水流入湿地后,经过生态净化,可有效提升污水厂出水水质,确保达到苏州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实现了解决治污治水、塑造美丽景观的“双重功能”。
去年我市全面推进“污水处理厂+生态湿地”模式,大力推动污水厂提质增效,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不断上升。数据显示, 去年,全市污水厂进水量为6893.7万吨,较2020年提高了20%,较2018年提高了60%。
一项项工程快速落地、一项项举措深入推进,全市水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去年12月实测的河道断面水质与2020年同期相比,优Ⅲ比例达78.0%,提高26.6个百分点;劣V类占比7.6%,下降3.8个百分点。(记者 刘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