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欢迎点击视频,观看本期《每日一习话》)
习近平:人类应该以自然为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
这段话出自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的讲话。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指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就是强调要把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坚持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生态文明建设被写入宪法、党章,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中,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任务圆满完成。截至2021年底,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5%,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为84.9%,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自然保护地占陆域国土面积的18%。全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0.3%。
对生态环境的高水平保护和建设,也有力地推进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倡导推动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绿色成为普遍形态,我们全面实现自然财富、生态财富、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同步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14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达到80976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GDP水平。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现实矛盾和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污染问题仍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任务艰巨。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必须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做到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根本上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问题,从而为全人类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特约专家:张卓群 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