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赛跑的流调人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陈益 时间:2022-03-16




  近期,我市疫情防控工作的压力持续上升。

  流调是疫情防控应对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快一秒,扩散的风险就减一分;准一点,防控的效果就加一分,只有尽快把风险找出来,才能更快将其一网打尽,疫情才能得到有效控制。自3月9日起,我市流调工作量激增,坚守在岗位上的公安、疾控等部门工作人员不舍昼夜、争分夺秒开展流调工作,全心全意守护全市人民的健康安全。

  争分夺秒排隐患

  紧盯屏幕,电话问询,流调工作的第一线,工作繁琐而枯燥。流调工作的上游就是技术排摸。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流调专班”办公室内每日灯火通明,每一位成员分工明确、密切配合,电话问询声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他们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深入开展信息查询、动态研判,准确把握重点密接人员活动轨迹,强化对关联人员的追根溯源,努力确保流调工作的快速、高效、精准。“每天处理的数据量超过1000条。”“流调专班”的李睿介绍说,他们多排查一处隐患,太仓就少一分风险,所以“争分夺秒”是他们的日常。

  在屏幕前分析数据的同时,还需要电话核实。“您好,我是太仓公安局的,正在开展排查流调工作。请问您……”这样的话语,李睿和他的同事每天不知道要重复多少次,有时会遇到不耐烦或不理解的群众,但他们依旧保持礼貌和严谨,决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细节。从细、从实、从快开展疫情流调工作,“流调专班”最终将精准数据与卫健部门无缝对接,用速度抢时间,用效率除隐患,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保障。

  在市疾控中心,同样也是一片忙碌景象。工作人员办公桌上的电插排全部插满了手机、电脑等各种设备。由于长时间工作,有些人手中握着的手机一直连着充电线。满桌的电线、数据线来不及仔细整理归纳,桌上还有洒落的面包屑没有抹去,看上去实在不太整洁,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是最真实的战场。在抗击疫情的紧张形势下,他们无心拘小节。

  顾鸿儒是市疾控中心核心流调组成员,他曾在去年扬州疫情时赶赴当地支援流调工作,经验丰富的他主要负责阳性病例的流调并写出完整的流调报告。“流调报告要求时效性要强,最初的版本可能会比较粗略一些,随着调查的深入,获得的病人信息会越来越具体,公安部门给我们的行程轨迹也会越来越细,我们就要进一步综合整理和不断核实,及时更新流调报告。”顾鸿儒介绍,流调组需要对收集来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并在关系网中将所有时间线都对上,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通过线索摸清完整清晰的传播链。

  不回家成新常态

  夜深人静,刚刚睡意朦胧打算小憩一下,刑警大队副大队长王勇脑中突然闪现一个画面,顿时睡意全无,又坐回办公桌前忙碌起来。“要为全社会面的群众负责,就必须做到不落线索、不留死角、不漏一人。”对于流调工作,王勇始终保持着“谨小慎微”。自苏州上轮疫情以来,市公安局刑警大队的“流调专班”23名成员已经一个多月未归家。他们日以继夜、争分夺秒,全力组织开展流调溯源工作,以最快速度阻断传播链条、防范疫情扩散。作为成员之一,王勇每日仅休息两三个小时,吃饭也只是饿了对付两口,却总能保持旺盛精力,全身心投入协调数据核查、视频追踪、分析汇总等流调溯源工作。

  深夜,从市公卫中心楼下望去,二楼灯火通明,那里就是我市疾控中心流调工作人员的主战场。记者来到二楼,还未走近,就听见办公区“闹哄哄”一片——在一间大办公室里,20多个工作人员打电话的打电话、录数据的录数据、交流信息的交流信息……所有人忙作一团,没有人注意记者的到来。施瑶和王奕是市疾控中心流调工作中心信息组的固定成员,她们要做的就是把各组获取的信息汇总在一起,工作量巨大。在疫情防控的紧要关头,她们是实打实的女汉子。“现在我们都很少回家,大多是在单位的躺椅随便睡睡。”施瑶说,前几天大家更忙,很多人忙到凌晨3点多,连续奋战了几十个小时,休息时间加起来不过几个小时。目前,市疾控中心分为核心流调组、现场采样组、电话流调组、中心信息组多个组别,各组别分工合作,人员相互流转,每个人都是一个机动组,哪里有需要就上哪里。(记者 王倩 张瑜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