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生产 品牌化经营 构建稻米生产全产业链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6-11-16
工厂化育秧、标准化生产、机械化种植、规模化发展、品牌化经营……今年秋收期间,东林、丁泾、雅鹿、庆丰、永丰等一批村合作农场花大力气做起生态优质大米文章,作为江南传统鱼米之乡的太仓,在打造现代田园城市进程中,全面加快稻米生产全产业链的探索与实践。
连片的稻田,农场工作人员驾驶大型收割机在抢收;烘干中心,烘干设施开足马力运行,收上来的稻谷烘干入库;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调试新添置的大米加工生产线,以便尽快投入生产……这是昨天记者在城厢镇东林村合作农场见到的一幕。
“今年,我们新引进一条现代化大米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吨左右,目前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开始试生产。”东林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成功探索了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新模式,生产的“金仓湖”富硒大米、生态保鲜米,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逐步试点“胚芽米”、“精选‘免洗’米”等精品大米生产,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我们种植的蟹田米已全部收割完毕,晾晒入库。首批新米加工上市,尽管价格高达每斤10多元,但依然有大批客户采购。”浮桥镇丁泾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将蟹田米的稻种全部换成口感更加香糯的“南粳46”,市场认可度更高,新米还未上市就已被预订30%左右。
今年雅鹿村、永丰村也引进生产线,建起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将农场种植的部分优质稻谷,加工成大米推向市场。万丰村、庆丰村、三市村、方桥村等村的合作农场,通过与其他农场合作的方式,推出自己的品牌大米。
太仓市围绕调整优化“四个十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探索种养循环生产模式,基本确立了水稻生态化、全程机械化的绿色生产发展途径;各区镇的村办合作农场全面加快大米生产生态化、优质化步伐,打造了金仓湖富硒大米、丁泾蟹田米、方家桥生态大米、璜泾优质大米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产品。2015年10月,“太仓大米”喜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地产大米品牌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稻米生产全产业链,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太仓市以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基础,以水稻绿色、安全、高效种植为依托,从大米粗加工起步,依托丰富的稻米资源,致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记者 李华 实习生 刘志婷)
连片的稻田,农场工作人员驾驶大型收割机在抢收;烘干中心,烘干设施开足马力运行,收上来的稻谷烘干入库;技术人员加班加点调试新添置的大米加工生产线,以便尽快投入生产……这是昨天记者在城厢镇东林村合作农场见到的一幕。
“今年,我们新引进一条现代化大米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吨左右,目前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开始试生产。”东林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坚持绿色、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理念,成功探索了农牧结合、种养循环生产新模式,生产的“金仓湖”富硒大米、生态保鲜米,在市场上广受欢迎。今年,他们将进一步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逐步试点“胚芽米”、“精选‘免洗’米”等精品大米生产,不断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我们种植的蟹田米已全部收割完毕,晾晒入库。首批新米加工上市,尽管价格高达每斤10多元,但依然有大批客户采购。”浮桥镇丁泾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今年将蟹田米的稻种全部换成口感更加香糯的“南粳46”,市场认可度更高,新米还未上市就已被预订30%左右。
今年雅鹿村、永丰村也引进生产线,建起自己的大米加工厂,将农场种植的部分优质稻谷,加工成大米推向市场。万丰村、庆丰村、三市村、方桥村等村的合作农场,通过与其他农场合作的方式,推出自己的品牌大米。
太仓市围绕调整优化“四个十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布局,探索种养循环生产模式,基本确立了水稻生态化、全程机械化的绿色生产发展途径;各区镇的村办合作农场全面加快大米生产生态化、优质化步伐,打造了金仓湖富硒大米、丁泾蟹田米、方家桥生态大米、璜泾优质大米等一大批特色品牌产品。2015年10月,“太仓大米”喜获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为地产大米品牌化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打造稻米生产全产业链,不仅有利于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更有利于提高土地产出效益,促进农业增效,带动农民增收。太仓市以推动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为基础,以水稻绿色、安全、高效种植为依托,从大米粗加工起步,依托丰富的稻米资源,致力发展稻米精深加工、循环利用产业,最大限度提高水稻种植效益。(记者 李华 实习生 刘志婷)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