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制造”成为奥运赛场的又一“金”
2024年巴黎奥运会即将开幕,运动员备赛进入冲刺阶段。即将登上奥运赛场的,还有多家中国企业生产的体育器材。从赛场内到赛场外,从比赛器械到奥运周边……面对满眼的“中国制造”,有人开玩笑说,“这届奥运会被‘中国制造’承包了”。“承包”这个词可能有点大,但“中国制造”确实成为这届奥运会无可替代的重要支撑。
在江苏淮安一家体育用品企业,内胆中植入芯片,成为足球的“心脏”,1秒内能做500次识别动作,通过传感器的实时感应,可以配合肢体追踪技术辅助判断运动员是否有手球、越位,有效提升了判决的准确性和透明度。技术创新可以有效杜绝各种偏差问题,这正是各项赛事所需要的。如今,这项技术被应用于欧洲杯、奥运会等国际顶级赛事的比赛用球上。应该看到,技术创新是立于不败的制胜关键,也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必然选择,咬定创新不放松,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更多行业发展的制高点,中国企业实力更强。
巴黎奥运会开幕之前,红双喜乒乓球台、双鱼比赛用球,已分别从上海和广州启运,送至巴黎。乘着奥运的东风,来自中国的优质产品加速“出海”,再次向世界展现“中国制造”的实力与魅力。从杠铃到自行车,从乒乓球、球台到赛场地胶,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闪耀重大国际赛事的舞台。从崭露头角到逐渐站稳脚跟,中国企业在国际赛场上抓住机遇,不断开拓市场,也折射了中国品牌“走出去”的稳健步伐。
今年,欧洲杯、美洲杯、奥运会等重大国际体育赛事相继举行,也让众多中国企业看到商机,奏响扬帆出海的新乐章。欧洲职业足球的赛场引进了中国人造草坪技术,国际篮联官员邀请中国器材商参与产品标准体系认证,海信成为2024年欧洲杯VAR(视频助理裁判)显示官方合作伙伴……一个又一个生动案例,展现了中国企业的志向与实力。中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中国制造”在国际赛事活跃的身影,恰恰是中国完备的制造业产业体系和高效供应链获得国际认可的印证。
在近日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中,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5.8%,产业向“新”向“绿”转型态势更加明显。高技术制造业的快速增长,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积极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以“新”提“质”、以“质”催“新”,“中国智造”正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转型。
乘着国际赛事的东风,“中国制造”的魅力正传扬四海。而国际赛事上的“中国制造”,正为中国品牌增强了自信。闪耀巴黎奥运会的“中国制造”,一定会更加光彩耀人,成为奥运赛场上的另一枚含金量极高的“金牌”。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