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评:“热辣滚烫”的传统文化带火了博物馆热
三星堆文物北京展“人山人海”,山西博物院预约火爆,成都游客冒雨排队看太阳神鸟,苏州博物馆加场夜游活动……暑期刚至,持续高涨的文博热成为中国一道靓丽的旅游风景线。国家文物局不久前发布通知,提倡博物馆适当延长开放时间、“非必要不预约”。多地博物馆纷纷延时开放,并通过开设夜游、沉浸游、体验游等多种形式,让游客更便利、更直观地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万物荣华,江山如画。热热闹闹的博物馆,红红火火的“中国游”。文物是历史的绝唱,更是文化的荣光。国家文物局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已从2012年的3866家增至2023年的6833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连接了过去、现在和未来,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有人说,文物是民族文化的“鲜活切片”,而博物馆则是文明的“储存卡”和历史的“记录仪”。一座座博物馆,就是一座座“文化与文明的讲习所”。
博物馆热,是文化自信的鲜明表达。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环姿玮态、百代是崇”的故宫博物院,“石刻渊薮、翰墨津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壮志谐风雅、咫尺筑’天堂’”的苏州博物馆……还有更多各地的“省博”,是灿若星辰的华夏文明版图上赓续不绝的惊艳之谜、灵动之力。让文物“活”起来,让文化“活”起来,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千千万万个博物馆承载着重任、肩负着使命。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共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下了历史新高。博物馆热的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正能量推动了游人如织的大流量。
博物馆热,是文化复兴的强力支撑。一方面。文化消费如火如荼;另一方面,文化创造方兴未艾。这些年来,博物馆的“自选动作”佳作频出,从央视《国家宝藏》到河南卫视《博物馆奇妙夜》等,火爆出圈的博物馆“文化周边”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好奇的目光。放眼望去,“文博热”持续、“文创风”劲吹、“国潮”正当时……优秀传统文化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翻开崭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文物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文物是倾诉者、也是预言者。让博物馆库房里的文物走出来、展出去,这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力的必由之路。
青史馆中藏,余韵照古今。“热辣滚烫”的传统文化,让这个夏天的博物馆站上了文旅消费的“C位”。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