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开展民生大巡访活动 深入基层巡实情访民意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4-04-26
  党的群众路线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以来,践行群众观念、强化宗旨意识已经成为全市广大市级机关干部的第一追求。为切实找准找实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切身感受到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太仓市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决定在全市市级机关干部中开展“民生大巡访”活动。

  践行群众路线必须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深入基层,明实情、搜民意。为此,我市在“民生大巡访”过程中将开展“机关干部回家乡”活动,要求太仓籍和成长于太仓的机关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回到本人出生地或成长地了解民生民情,重点发挥机关干部在家乡关系亲、感情近、情况明的优势,近距离收集一批群众关注、急需解决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将深化“红色1+3”主题实践活动,按照“差异性、互补性、帮扶性”的要求,进一步拓展结对共建范围,提升结对共建的质量和效果。要在开展结对共建过程中,重点收集和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同时依托部门工作资源,为结对单位以及当地群众解决一批实际困难。

  践行群众路线,领导带头是关键。在“民生大巡访”中,我市将深化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活动,要求经常性下基层接地气,要放下架子、沉下身子,轻车简从,不打招呼,少开汇报会、观摩会,多开“田间会”、“板凳会”,每位市领导全年到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2个月,在基层(镇、村)“三访三促”蹲点调研5~7天,可分次完成;围绕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的热点问题、围绕事关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点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调研课题,亲自动手制定调研提纲,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不少于2篇。要关爱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暖民心。每位市领导结对帮扶贫困户不少于2户,每年上门走访慰问不少于2次,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力争用2~3年时间使这些家庭贫困状况有所改善,切实让贫困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要建立挂钩联系点解剖麻雀。在市领导对镇(区、街道)实行挂钩联系全覆盖的基础上,每位市领导挂钩2个村(社区),至少联系1个企业和项目,及时发现影响基层发展的瓶颈问题和制约经济发展的难点问题,研究形成符合实际的制度成果。要定期接访化怨解难。定期开展接访、下访工作。市级党政领导每季度定期接访或下访1次,全年不少于4次,推动责任主体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源头预防和责任落实长效机制。要广交基层朋友听诊问计。在下基层过程中,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服务对象、离退休老同志、党外人士和高层次人才等各个方面的意见。

  怎样才能确保“民生大巡访”是真巡访?市委教育实践活动办公室要求各机关党组织上报本单位太仓籍或者成长于太仓的机关干部的个人信息汇总表,在统筹确定最后参与此项活动的人员名单后反馈各单位;各单位党组织上报“红色1+3”主题实践活动的结对单位(村、社区、非公企业)党组织。同时要求各单位将活动中收集到的相关问题梳理汇总并填写汇总表及时上报市委实践办,市委实践办将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上报问题属于本部门职能范围的,要在一定时间内予以解决;问题属于其他职能部门的,由市委实践办交由其他部门处理。各单位要将问题解决的情况及时反馈至市委实践办。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要按照苏州市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访三促”工作的总体要求来统一部署,市委实践办将对各单位领导干部下基层相关情况及了解到的群众意见建议和为群众解决的实际问题及时梳理汇总。

  市委实践办要求各市级机关部门把开展“民生大巡访”活动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具体责任人,及时制定实施计划和活动时序进度表。特别是在开展“机关干部回家乡”活动中,各单位要加强工作具体指导,要求广大机关干部在活动中讲究方式方法,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带着党性,走访群众、了解民情,树立机关干部良好形象,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徐盛兵)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