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南京:农业高标准 发展高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明确指出要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近日,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的农户就积极投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广泛运用新技术、新机械,为夏季丰收奠定基调。
今年46岁的倪清是个“农二代”,与祖辈不同,他从开展农业机械服务起步事业,是一位掌握科技力量的新农人。通过流转承包,倪清今年要完成1300亩的水稻小麦种植。如今正是实施春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大面积的耕地喷洒农药除草,过去靠人海战术,现在倪清却用无人机和植保机,半天时间就轻松完成。
除了投入农业机械,倪清还将土地升级,把传统田地变成高标准农田,也让更多农业新科技有了用武之地。“现在沟、渠、路配套,而且灭虫灯、病虫害监测站基本都完善,这些设施对农业生产帮助很大,我们现在是穿着皮鞋就能种田。”
倪清告诉记者,尝到了农业现代化的“甜头”,现在大伙儿都愿意学习新技术,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般新技术我们都喜欢尝试,比如讲南农大搞的测深施肥,就是种水稻时一起施肥,然后就终身不施肥了,比原来施三四次肥产量还要高,品质还要好。”
高科技手段和基础设施配套,让农业效益倍增。如今,倪清的亩产小麦接近700公斤,水稻超过800公斤,同时产品也逐步形成品牌,市场销售价格更好了。去年,他的家庭农场毛收入达到400万元。
江宁区湖熟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年来,我们集中推广了6项新品种新技术,帮助全域高标准农田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机械化基本实现全覆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整体农业提质增效。”
南京一直将农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点。据统计,目前全市新划定的186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中,已有130余万亩实施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高标准农田占永久基本农田的比例超过72%。
今年,南京市还将再新建高标准农田5000亩,改造提升5万亩;持续推进“吨粮田”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行动,在每个涉农区打造1个“吨粮田”示范片、样板田,总建设规模3.2万亩,预计年底全面建成。同时,加快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500名农技人员担任技术指导员,挂钩指导全市5000户优秀农业科技示范户,全面推行“一村一名责任农技员”制度;继续加大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头雁种苗”孵化培育力度,孵化培育100名“头雁种苗”;开展各类高素质农民培训7000人次,全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