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旧韵”闪耀“时代新辉”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历史文化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协同发力,打牢社会治理的文化根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时代新征程,就要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保护好、传承好、创新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精神动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记载悠久历史的泾县宣纸、历经千年沧桑的双墩陶塑人头像、工艺精湛的凌家滩玉器、唱念做打的黄梅戏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习近平总书记来安徽考察,第一站就去桐城了解六尺巷历史及其传承,察看“桐城派”相关文物资料,听取当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等情况介绍,总书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可见一斑。文化保护必须放在第一位,走进大街小巷、深入田间地头,以“火眼金睛”发现和保护传统戏曲、民间美术、古建筑等各地特色传统文化。在保护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协调、引进新技术,做实文化监测及修复,构筑有力“防护网”,以保文化本真。
传承与发展始终是延续文明基因的主旋律,历史上的六尺巷,在战火与拆建中基本拆毁,现在的“六尺巷”,是2002年在原址上复建扩建的。尽管如此,六尺巷故事里体现的谦和礼让、见贤思齐的精神却始终一脉相承,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要进一步挖掘它的内涵和精神,让“活起来”的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增强文化自觉、历史自信。可以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现代传媒手段进行实地展演、直播交流,为文化传承人搭建展示技能的平台,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通过纪录片、短视频、文化进课堂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吸引他们加入到文化传承的队伍中来,让文化传承“后继有人”。
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桐城市从六尺巷典故中汲取智慧,将六尺巷典故中蕴含的“谦和礼让”“和为贵”文化注入社会治理,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新路径。对传统文化的有效利用赋予其“二次生命”,也让文化硕果让更多人共享。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创造性的转化和发展,使文化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焕发新的生命力。深入研究和理解传统文化,在学习中解码传统文化基因,挖掘其内涵和精髓,为创新提供源泉。同时,搭乘数字技术、“互联网+”的时代东风,用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如数字博物馆、在线教育平台等。持续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点燃文化创新火炬,激荡出波澜壮阔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新篇章。
《黑神话:悟空》深深植根于中国文化,它的爆火是文化自信的必然结果,同时也为文化输出打通了新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中华文化从“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转变。让“文化旧韵”闪耀“时代新辉”,就是为文化创新创造注入源头活水,真正推动传统文化实现从“破圈”到“出圈”。
新闻中心
更多- 围绕光通信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精准招引“强链、补链、延链”项目 双辰科创谷用心谋“芯”篇
- 世纪互联三期智能算力中心项目总投资30亿元,预计明年一季度全面投产 太仓有“数” “智”绘未来
- 润理(苏州)真空技术有限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研发出高真空硅片氢气清洗系统和高真空键合系统 填补国内光刻预处理技术空白
- 我市召开经济形势分析会 提振精气神 干好精细活
- 市委召开市委书记专题会、集中反馈会暨集体约谈会 做深做实巡察“后半篇文章”
- 太仓与德国莱茵内卡再添新合作 签约特殊教育合作项目
- 一批外资标志性项目在我市加速落地 外资持续“加仓” 彰显“太仓磁场”
- 徐华东率队慰问驻苏部队和苏州市消防救援支队 深化军地协同 拓展双拥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