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密防护网,“源头保护”未成年人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4-10-17

  “一遇到考试,你就会担心失败吗?受到批评以后,你会自责吗?近一年内生活习惯是否有明显变化……”上个月,在驻校社工小周的组织下,良辅中学对新入学的600余名初一学生开展了心理测试。根据测评结果,学校摸排出有特殊情况、家庭近期出现变故和开学后心理状态明显不适应的学生清单,驻校社工将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为这些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成长帮助,同时积极与家长联系沟通,共同帮助孩子们驱散心中的迷茫。

  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保护未成年人能为社会提供健康、积极、高素质的未来力量,有助于减少当下和未来可能产生的社会矛盾与不稳定因素。近年来,市委政法委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之中,立足教育、预防和挽救,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同频共振的“未成年人保护联盟”,为全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了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一校一社工

  构建家校协同“优模式”

  “你看,这是我辅导的一个学生,她现在多么自信、阳光,她的漫画风格也渐渐变得五彩缤纷。”市一中驻校社工小张向记者展示了微信朋友圈中学生小妍(化名,下同)发布的内容。

  初二下学期开学后,小妍被发现是存在心理风险的学生,因此她成了小张的“常客”。通过“网络校园表白墙”,小张找到了小妍心理变化的原因。原来,小妍的爷爷在去年年初去世了,对她的爸爸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一向寡言少语的爸爸突然间成了喋喋不休的“碎嘴”,让原本就有点抑郁的小妍崩溃了,一听到父亲唠叨就浑身出汗、心烦气躁,还出现了嗜睡现象。根据小妍的情况,小张有的放矢地对她进行心理治疗,引导其正向认识抑郁情绪,寻找有效发泄方式,提升自信心和自尊感。值得一提的是,小妍母亲一直积极配合,不仅到医院配药,还对孩子父亲开展心理救助。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小妍恢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小妍父亲也顺利走出心理危机。

  “小妍初三毕业时,主动找我商量升学事宜。”小张告诉记者,经过心理健康教育后,小妍已经可以科学谋划自己的人生,“现在在朋友圈看到她一天天变得阳光,真的很高兴,这也说明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性。”

  太仓聚焦未成年人青春期心理健康的痛点堵点,在全省率先创立初高中学校“一校一社工”机制,实现全市20所初高中全覆盖。

  每所初高中都建立了“学校社会工作站”,派驻1名学校专职社工,与学校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心理健康老师、班主任组成专项工作小组,为全体学生提供“早期全面筛查、个案精准干预、专业社工介入、家庭增能支持”的立体化服务。与此同时,通过对初高中学生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人际交往训练、生命教育等,促进学生正向改变和心理成长,我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协同育人新格局。目前,心理健康筛查覆盖班级近550个、涉及学生39767人,开展社工课堂644节、参与学生39208人。自去年驻校社工服务全覆盖以来,社工完成个案服务93个,取得了较好成效。

  多方齐参与

  织密全域服务“保障网”

  “谢谢社工的帮助,让我有了改变自己的动力。”不久前,小七对上门回访的团市委工作人员和网格员说出了心里话。

  小七曾是一名弃婴,被一对聋哑夫妻收养,因为沟通不畅,被交给祖父母教养,由姑姑担任“监护人”。正是这样特殊的生活方式,让小七有了严重的被抛弃感,她经常与家人特别是祖母发生激烈的冲突。

  网格员发现小七的情况后,立即报送给下基层服务的团市委工作团队。于是,团市委把小七作为“一对一”关爱对象,与网格员、检察官、社工和心理咨询师组成帮扶小组,共同服务小七及其家庭。帮扶小组一方面引导小七正确应对自己的出身、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另一方面对其祖母进行教导,让其具有正确教育孩子的能力。

  挽救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就是维护社会和谐与进步。太仓市各部门坚持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积极参与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工作之中,用社会的关爱解开未成年人的千千结,让他们拥抱朗朗天。“五色课堂”就是太仓助力未成年人科学矫正的又一做法。

  从小父母离异、跟着父亲与重组家庭生活的15岁少年小石,因违法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两年一个月,缓刑三年。因是未成年人,在当地司法所矫正时,小石被指定与感情较好的小叔一家人生活。市启航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社工在矫正过程中采取“五色课堂”对其进行教育:黑色警示课堂,筑牢思想防线;红色爱国课堂,传承革命基因;蓝色技能课堂,培养就业能力;绿色劳动课堂,落实公益活动;橙色心理课堂,激发自身动力。全方位的关爱与帮教,促使小石快速转变,他不仅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技能,还帮助婶婶做家务、看孩子。体会到家庭和社会温暖的小石,变得越来越正向、开朗,也更加主动参与矫正活动。

  数据再赋能

  筑牢精准保护“新高地”

  日前,市公安局浏家港派出所接到指挥中心未成年人预警指令,称有一女二男3名未成年人欲入住浏家港飞马路某酒店。民警立即携带执法仪前往处置。

  原来,3名未成年人均为外省人,经民警询问,他们表示,女孩单独住一间,两名男孩合住一间。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民警分别与3名未成年人的父母进行了电话沟通确认。在民警的一再劝解下,女孩家长让女儿前往亲戚家居住。这一做法既消除了隐患,又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支持。

  由事后查处向事前预防转型,这得益于市公安局建立的数据中枢。该局汇聚视频数据,以及各部门未成年人数据,建立起统一的未成年人数据汇聚中枢,并在此基础上搭建各种预警模型,如上学时间段学生在酒吧、网吧等娱乐场所出现的“非正常时间段预警”等。通过数据关联碰撞触发预警,市公安局可实现第一时间介入处置,保护未成年人于违法行为发生之前。目前,通过模型已推送未成年人预警2800余条,发现并消除未成年人入住旅馆安全隐患37人次,未成年人盗窃发案同比下降71%,外地未成年人流窜作案现行抓获率达100%。

  近年来,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学习、娱乐和社交的重要工具。在办案中,市检察院针对“网络校园表白墙”交友易引发侵害案件举一反三,系统梳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的电子数据71万余条,发放未成年人网络使用情况调查问卷1500余份,排查出存在问题的“网络校园表白墙”若干个。此外,在向公安部门移交相关线索的同时,市检察院撰写《网络交友引发的性侵未成年人案件分析报告》,进一步健全立体关护体系,阻断重点未成年人“由错至罪”路径。(记者 陆媛 通讯员 太政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