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种高附加值农产品 一村一品带动璜泾农业发展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茅丽亚
时间:2015-06-26

工作人员在采摘秋葵。
大棚内的秋葵有近一米高,枝头结出的秋葵形似绿色辣椒,表面带有细细的绒毛。荡茜村党委书记潘锦球告诉记者,这秋葵产量惊人,3天便可采摘一次,亩产达800斤到1000斤,每亩销售收入可超万元。记者了解到,荡茜村引种的秋葵原产于非洲,又名羊角豆、补肾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维生素A的含量极高,对于保护视力、增强人体抵抗力有很好的作用。近年来,它的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被消费者称为“绿色人参”,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秋葵不仅产量高,经济效益好,种植起来还较为简易。潘锦球介绍说,黄秋葵属于管理粗放、病虫害少的一种农作物,从播种到第一批嫩果形成,仅需45天到60天,一般3月播种,6月中旬便可成熟。“今年头一年试种,种植面积不大,明年村里将会扩大种植规模。”潘锦球说,荡茜村辖区面积仅2.8平方公里,是璜泾镇区域面积最小的村,同时也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村。但荡茜村地处沿江地带,土地多为沿江低洼地,要提高村级收入、带动农民增收,必须发展高效农业,引种秋葵正是看中它的高附加值,且与其他村错位竞争,能打造荡茜村自己的农业品牌。
除此以外,荡茜村大面积种植的芦笋也迎合了“高附加值+错位”的理念。芦笋是世界十大名菜之一,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因其营养丰富,近年来越来越受百姓欢迎。据潘锦球介绍,目前芦笋的市场价可达10元/斤以上。
经过去年的试种,今年荡茜村投入46个大棚大面积种植芦笋。“芦笋的产量也非常高,亩产可达3500斤,亩均纯收入可达2万元。”潘锦球介绍说,目前江南一带芦笋的种植户还较少,市场上卖的很多都来自南通等地。
荡茜村不断尝试引种高附加值农产品,是近年来璜泾镇“一村一品”农产品品牌化建设的一个缩影。除了荡茜村的芦笋和秋葵,杨漕村的杨梅也大受欢迎、冬枣已经结果,王秀村“秀色可餐”品牌的白玉香瓜买得俏……如今,璜泾镇每个村均注册了自有品牌,并设计了具有辨识度的包装,在镇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各村根据地理特点、人才优势,引种不同且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相互错位,发展高效农业,走出了一条特色路。目前全镇农产品种类百余种,覆盖种植业以及养殖业,孙桥村的优质草莓、新联村的胡羊、长洲村的甲鱼,以及雅鹿村的“璜泾大米”等一大批农产品,以绿色、优质等特点得到市场认可,不少产品通过“1号店”、“豹团网”等网络平台走进更多消费者家庭,璜泾农产品品牌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熟知。(记者 张瑜 文/图)
责编:茅丽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