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均衡发展,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7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中国国家博物馆的老专家回信,在国博创建110周年之际,向国博全体同志致以热烈祝贺和诚挚问候。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曾多次到国家博物馆参观,留下了深刻印象。得知国博在收藏、研究、展示、对外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场所,文博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希望同志们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学术研究,创新展览展示,推动文物活化利用,推进文明交流互鉴,守护好、传承好、展示好中华文明优秀成果,为发展文博事业、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不断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调研期间,走进博物馆,了解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2017年4月19日,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考察时曾这样指出。
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创建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会上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博物馆老专家的回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国家博物馆的亲切关怀、对文博事业的殷切期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博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博物馆和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我国博物馆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的博物馆均衡发展,普惠均等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逐渐健全。
十年来,全国各地各级博物馆深入挖掘文物内涵,不断增加陈列展览数量、增加文化含量。博物馆观众数量的显著增加,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文化消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博物馆承担的功能和潜在的力量不断丰富和壮大。特色展陈、研学讲座、文创IP孵化、沉浸式展演……昔日稍显“高冷小众”的博物馆更加“热烈鲜活”,构建起连接古今与未来的公共文化空间。
如今,博物馆已逐渐转变为影响大众、影响社会甚至影响时代的知识服务型机构。疫情防控期间,各地博物馆相继推出“云”观展、“云”讲解直播等系列线上教育活动,让博物馆教育“不打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新闻中心
更多- 今年1~8月,太仓口岸汽车出口量超51万辆,突破去年全年出口总量 汽车“出海”按下“加速键”
- 从传统速冻食品到融合地方特色的创新产品 三全食品重新定义“太仓味道”
- 太仓与弗劳恩霍夫协会签约 启动国际科技合作计划 提升对德合作广度和深度
- 庆祝第41个教师节座谈会召开 徐华东等走访慰问一线教师
- 培育“村字头”IP破译乡村流量密码
- 公司生产的一类、二类医疗耗材30多种,其中,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硅酮疤痕凝胶等产品赢得消费者青睐 圣惠医疗驰骋“医”+“美”赛道
- 徐华东调研港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当好港产城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 我市干部群众集中收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 从伟大胜利中汲取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