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作风效能建设大提升 智慧质检助力高效率通关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7-11-15
深秋的太仓港,车来船往,吊机轰鸣。无人机在万吨巨轮边盘旋,实施精确水尺计重作业,“全副武装”的检验检疫人员熟练地运用新装备执行任务……太仓港是江苏外贸第一大港,为适应快节奏现代化港口发展,太仓检验检疫局太仓港办事处不断改革创新,研发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探索实践综合查验新模式,全面提高了太仓港贸易通关效率。
11月9日,一批进口原料经18天航行,抵达太仓港。按照传统模式,先后需要经过放射性检测、卫生检疫、病虫害检疫和品质检验等多专业、多人次和多设备的查验,最快要8小时以上,现在只需1小时就可以通关了,这得益于综合查验新模式及其新技术的运用。“我们已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作业文件,详细规范了查验人员的作业流程。”太仓检验检疫局太仓港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规范化文件,即使是新人经过简单培训,也能独立完成操作。
除了规范化的流程,快速查验的背后,还有着创新技术的支撑。在数重量鉴定中采用无人机技术,进口货物通关全面实现电子化放行,新技术的运用让太仓港集装箱通关进入“读秒”时代。杨晓青2015年加入太仓港检验检疫队伍,如今他在对进口废物原料实施查验时,总是先穿戴好新配备的“单兵六件套”装备:照明式安全帽、智能执法记录仪、多功能反光背心、拆换式查验腰包、腕表式辐射计量仪和移动执法助手。“执法记录仪不光记录查验实况,保证执法过程可追溯,还能迅速与后台专家联系,必要时还能实现远程鉴定和应急指挥。执法助手专家云的应用,等于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都可以‘为我所用’。” 杨晓青介绍说,新技术成为检验检疫人员查验技术能力的倍增器和技术资源百宝箱。
检验检疫综合查验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装备,为太仓大通关建设带来了高效率。现在,太仓港90%享受“即查即放”待遇的货物通关时间由4小时缩减到10分钟至20分钟,即使是必需查验的高风险货物,通关时间也由原来的8小时减到1小时左右,而口岸疫情截获数同比增长了17.5%。如今的太仓口岸正朝着“安全、标准、高效、特色、智能”方向大步迈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7.1万标箱、外贸货物吞吐量637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5%、14.8%和3.8%。(见习记者 王硕)
11月9日,一批进口原料经18天航行,抵达太仓港。按照传统模式,先后需要经过放射性检测、卫生检疫、病虫害检疫和品质检验等多专业、多人次和多设备的查验,最快要8小时以上,现在只需1小时就可以通关了,这得益于综合查验新模式及其新技术的运用。“我们已建立了一套标准化作业文件,详细规范了查验人员的作业流程。”太仓检验检疫局太仓港办事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有了这些规范化文件,即使是新人经过简单培训,也能独立完成操作。
除了规范化的流程,快速查验的背后,还有着创新技术的支撑。在数重量鉴定中采用无人机技术,进口货物通关全面实现电子化放行,新技术的运用让太仓港集装箱通关进入“读秒”时代。杨晓青2015年加入太仓港检验检疫队伍,如今他在对进口废物原料实施查验时,总是先穿戴好新配备的“单兵六件套”装备:照明式安全帽、智能执法记录仪、多功能反光背心、拆换式查验腰包、腕表式辐射计量仪和移动执法助手。“执法记录仪不光记录查验实况,保证执法过程可追溯,还能迅速与后台专家联系,必要时还能实现远程鉴定和应急指挥。执法助手专家云的应用,等于全省乃至全国的专家都可以‘为我所用’。” 杨晓青介绍说,新技术成为检验检疫人员查验技术能力的倍增器和技术资源百宝箱。
检验检疫综合查验的新模式、新技术和新装备,为太仓大通关建设带来了高效率。现在,太仓港90%享受“即查即放”待遇的货物通关时间由4小时缩减到10分钟至20分钟,即使是必需查验的高风险货物,通关时间也由原来的8小时减到1小时左右,而口岸疫情截获数同比增长了17.5%。如今的太仓口岸正朝着“安全、标准、高效、特色、智能”方向大步迈进。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10月,太仓港完成货物吞吐量2.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377.1万标箱、外贸货物吞吐量637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6.5%、14.8%和3.8%。(见习记者 王硕)
责编:朱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