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靓城市颜值 太仓娄东街道铁腕整治户外广告
交汇点讯 户外广告是城市活力和城市文化底色的体现。在城市精细化综合治理中,太仓市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部门瞄准户外广告“滥、杂、险”等问题开展集中攻坚,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治理。自今年3月以来,超过1200多块违法违规设置、存在安全风险的户外广告设施得到整治,户外广告实现“大洗牌”,城市空间视觉秩序得到了极大改善,扮靓了城市颜值。
高立柱设施立案“清旧账”
去年初,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对违规高立柱广告设施进行摸排时,便发现辖区内有9个高立柱广告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及时拆除这些悬在头顶的安全隐患显得尤为迫切。
高立柱广告施既是影响城市形象的“面子”,又关乎城市品质和安全的“里子”。因设置期限已满15年、后续未经相关部门续审等,该些高立柱广告设施已不存在设置条件,需及时拆除。为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广告拆除工作平稳有序,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成立了两个专项整治小组,对高立柱广告设施建档立册,落实专人走访、立案、拆除,并将户外广告整治提升列入综合执法重点整治任务,逐一“销账”。
综合执法局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在立案查处的同时,同步推进劝导,以坚定的整治决心和魄力对高立柱广告设施实行“清零”。今年3月初,上述高立柱广告设施的相关法律程序均已履行完毕,综合执法局随后结合实际,综合考量拆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对周边居民安全出行、道路通行秩序、绿化开挖等影响,联合绿化、交通等部门制定高效、严密的“精准”拆除方案,组织专业施工队伍对违规高立柱广告设施逐一予以助拆。
目前,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已完成辖区9处违规高立柱广告设施的拆除,合计面积约2200余平米、清理各类管立柱支撑柱、广告牌等120余吨,高空隐患逐步消除。
多部门协同整治“一盘棋”
车站是城市的形象名片,不仅体现着城市的品位和内涵,同时也是展现城市文明的一扇重要窗口。太仓长途客运站周边开设了多家商铺、餐馆,方便旅客购物、就餐。然而,为了招揽顾客,不少店铺在橱窗、墙面、玻璃幕墙上设置了形色各异的广告,不仅产生大量的视觉污染,也极大地影响了车站的窗口形象。
为进一步擦亮这张形象名牌,4月起,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趁势而为,对车站周边的不规范广告、橱窗乱张贴等开展集中整治。由于车站的管理方涉及交运公司、客运公司和交通运输管理局,综合执法局便牵头成立专班,分解落实整治拆除、后续维护等工作任务:由综合执法局制定统一拆除方案,细化时间节点,对不符合要求的户外广告发放整改;由交运局对车辆停放等乱象实行统一规划;由交运公司、客运公司作为房东向全体商铺租赁个人、企业等进行联合座谈,传达整治目标和注重事项,全力配合整治工作。
在整治过程中,综合执法局同步推进乱堆乱放、随意停车整治,重点对店外经营、橱窗张贴进行清理,并联合相关部门对损坏公共设施进行维修,对非机动车停车位进行补线、增划。在多方协同推进的“一盘棋”整治思路下,整治工作平稳有序,不出半月,综合执法局便完成了对车站周边商铺216处不规范广告的拆除,总面积达718.90平方米;规范、查处其他各类违法行为140余次,整治工作见到实效。
微网格联动践行“绣花功”
背街小巷店铺门前的“小耳朵”、小灯箱,小区门口档杆上的随意张贴,这些城市治理中不起眼的小问题、小细节,却成为城市治理中难以彻底消除的“牛皮癣”“城市病”。显然,在城市治理实践中,如何改善这些小细节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仅需久久为功,更需要与时俱进的治理思路。对此,娄东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提高城市治理站位,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难以治本的整治思路,不断整合现有资源,在集中清理基础上,以“微网格”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落实后续管理。
“微网格”联合治理形式从共治层面抓牢了市民关键小事,对处置一些易忽视的小细节、小问题形成了处置合力,为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城市筑牢“稳固底盘”。
4月中旬,综合执法局从辖区背街小巷、商业广场、小区的“小耳朵”广告、落地灯箱、道杆广告等入手,采取教育整改与执法查处相结合的方式先行开展整治,消除“视觉污染”。完成拆除工作后,综合执法局向沿街商铺、机构逐一发放了“市容环卫责任书”,与社区、综治网格、物业等部门拟定了联合研判、座谈、处置制度,以“微网格”为单位组建了市容治理快速反应队伍,完善问题“发现-处置-反馈”机制,逐步引入“小微”执法行动和拓展“三次必罚”范围。同时,以志愿服务为抓手,组织多方力量参与城市市容“净化”工作,形成多手段、全方位提升的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切实增强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交汇点通讯员 孙彦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