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十三五 奋进新时代]补短板彰特质 田园城市更宜居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郭惠红
时间:2020-12-17
灯光昏暗,地面湿滑……仅仅半年多以前,位于东古路的伟阳农贸市场还是个典型的城乡接合部菜场。现在它已经成了主打“酷炫风”的网红菜场,外观时尚,内部整洁,摊位都有了“酷炫”的字号,卖菜的叫“蔬”香门第、博览群“蔬”,卖肉类和禽类的叫肉山脯林、神“鸡”妙算等……“十三五”期间,我市围绕补短板和彰显特质推进城乡建设,实施包括农贸市场提档、背街小巷整治、老小区综合改造、管理区整治提升、生态园林体系建设等一大批项目,伟阳农贸市场的巨大变迁就缘于其中的农贸市场提档项目。
既接地气又具现代气息
农贸市场是一个城市最接地气的场所,和伟阳农贸市场一样变得让人认不出的菜场在太仓城区还有15个。
2018年,我市启动农贸市场软硬件提升工程,到今年10月,城区16家农贸市场提档改造全面完成。按照“一菜场一方案”的原则,这些农贸市场提档改造各有特色。伟阳农贸市场是现代酷炫风格,中心市场水产区是海洋世界风,兴业楼菜场是江南水乡风。改造既充分考虑公益和便捷,又实现整洁美观和标准化规范化。在推进城区农贸市场提档改造的同时,全市各区镇、管理区的农贸市场改造也陆续启动,部分已完成改造。
背街小巷是城市中另一个接地气的所在。2018年,城区背街小巷提档改造工程被列为政府实事工程,分3年实施推进,要让背街小巷既接地气,又整洁有序具现代气息。工程实施第一年,市城管局完成钱家祠弄、隆福寺弄、长春弄等9条背街小巷的提档改造。去年又对农行总行西侧无名路、上海西路垃圾中转站东侧无名路、古塘街南段无名路等10条背街小巷进行改造。通过提档改造,这些街巷面貌大变,不仅完善了基本市政功能,如新建路面、路灯、雨污水管网等,还通过新建或改造停车场,改善了停车状况;新增了绿化、小游园等配套设施。改造工程增添了这些街巷的现代气息,并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改造提升让两“区”焕然一新
今年10月,梅园新村改造全面启动,这次改造的范围为梅园弄西、中心南弄东、上海西路南、果园新村北,有住宅47幢、住户823户,总建筑面积约7.5万平方米,将实施房屋改造、市政道路改造、绿化景观提升改造、增设非机动车充电桩等15项改造内容,预计明年9月竣工,通过改造将极大提升小区的公共配套和环境面貌。
我市老旧小区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普遍存在建设标准较低、基础配套较差、缺少公共绿地和停车位等问题。“十三五”期间,我市继续加快老小区改造,先后完成月亮河新村、新园新村、北京新村、洋沙一村等20余个城市老小区的改造,涉及239幢房屋,总建筑面积达3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900多户。通过房屋修缮、市政道路改造、管线改造、绿化景观改造、市政设施改造等,极大改善了老小区居民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十三五”期间,我市还实施了另一个极大改善人民群众居住和生活环境的项目,即管理区整治提升。从2017年开始,我市分两轮对全市13个管理区进行整治提升,3年中,总投资约16亿元,共完成400多个项目。整治提升后,各管理区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得到完善、公共服务显著提升、亮点特色有效彰显。2018年,这个项目获评“苏州十大民心工程”。
为了巩固整治提升成果,我市还明确将加强规划建设、道路交通、市政设施及管网、环境卫生、绿化养护、河道环境长效管理等六方面重点工作,加强管理区长效管理,巩固工作成果。
构建城市生态体系
位于城南的独溇小海生态农业园是我市“一心两湖三环四园”生态体系“四园”中的一园。目前园区的一期建设已处于最后收尾阶段,这个昔日废旧鱼塘集聚区已经变成一个集循环渔业、生态湿地和田园风光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园。
绿化好、绿地绿廊多是太仓的城市特质之一。“十三五”期间是我市城市绿化和生态体系建设力度最大的时期,这一特质得到进一步彰显。我市新增综合公园21.4万平方米,改造与新增城市专类公园8.6万平方米、社区公园1.3万平方米、游园29万平方米;城市建成区内新增盐铁塘、东亭路、市民公园等绿道9.1千米。到2019年,全市建成区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分别升至38.54%和40.6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4.56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3.7%。我市基本形成“一心两湖三环四园”城市生态体系,区域生态协同发展效益初步显现,生态保障体系基本形成。
2017年,我市荣获江苏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通过中国人居环境奖复查;2018年,荣获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典范城市,通过国家园林城市复查;2019年,荣获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排行榜中,我市位列全国第十二名、全省第二名,绿色生态的城市名片越来越靓丽。(记者 张 立)
责编:郭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