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规模壮大,层次水平提升 双元制教育实践走向深入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黄潘琦 时间:2015-10-13
  10月12日,2015安通·海瑞恩优秀教学质量奖颁典礼在太仓中专举行,一批教师和学生受到了表彰。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表示将扩大培训规模,校企合作培育更多实用型技术人才。
  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是太仓市双元制培训机构中的“年轻一员”。太仓市从2001年开始探索实践双元制教育以来,越来越多的德资企业实施了双元制培训项目,双元制培训也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发展。
  校企合作,构筑人才储备池
  2013年,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和太仓中专签约,共同成立海瑞恩(太仓)培训中心。从当年下半年开始,培训中心每年从太仓中专数控、机械加工专业的三年级学生中选择20人进行培训,如今已成功开展了3届学生的双元制本土化教育。
  海瑞恩精密技术(太仓)有限公司董事长尤根·海瑞恩称这3届学生实施的是“小型的双元制教育”。几年前,海瑞恩落户太仓并开启快速增长模式,急需一批蓝领技术人才充实员工队伍。学员在三年级时进入培训中心,正式上岗前在海瑞恩公司只接受8个月的培训。
  尤根·海瑞恩介绍,明年开始将从一年级学生中选择24人,将他们纳入培训中心,实现为期3年一届“原汁原味”的双元制教育。
  根据德国双元制模式,校企合作从学生入学时就开始了,3年的课时安排中,前两年每周均有学校企业交替学习的安排,第三年则可以在企业顶岗实习,这样有利于理论、实践和生产的深度融合。
  15载积累,培训规模不断壮大
  从2001年开始,太仓市探索实施双元制教育已经进入第15个年头。目前全市已建立太仓德国企业工人培训中心、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AHK-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太仓欧美企业培训中心等多家双元制教育培训机构。越来越多的培训机构较好地满足了区域德资企业对技术蓝领的需求。
  “德国经济十分成功,双元制教育提供了重要保障。”尤根·海瑞恩说,海瑞恩目前正在建设二期工程,未来还将进行三期扩产,届时将建设独立的培训中心,配置更为齐备的功能室和器材设备。去年年底,随着克恩-里伯斯三期扩建项目的竣工,太仓德国企业工人培训中心搬入新厂房,面积增至1000平方米,设备增加40%,培训能力进一步提升。
  “德国企业普遍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但每一家落户太仓的德企都建立双元制培训中心并不现实。”太仓中专校长周新源介绍,太仓市的双元制教育已经拥有良好的基础,学校将与更多德资企业合作,利用好现有平台资源,进一步扩大双元制教育的学科领域,同时学校正在学习借鉴德国职业学校经验,实施教学改革,以期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
  积极探索,教育层次向高端延伸
  除了培养技术蓝领外,太仓市双元制教育正向高层次推进。今年9月,舍弗勒集团启动“双元制应用本科”项目,与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和上海同济大学签署协议,依托高校和企业共同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机械技术人才。
  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负责人张振中说:“作为德国最优秀的制造型企业之一,舍弗勒在职业技术培训方面拥有非常丰富的经验,我们有信心让学生做到懂理论、会操作,还能讲外语。”据悉,除了专业知识学习,“舍弗勒双元制应用本科”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外语能力,经过5年的英语和德语学习,学生们将在毕业时具备英语六级和德语四级水平。
  张振中表示,舍弗勒要在太仓打造“文武双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国家从去年开始进行职业教育改革,加强应用教育是国家的大政方针,但离开企业的参与,应用教育就失去了真正练兵的平台。我们希望这一项目能成为一个成功和有益的探索。”(记者 戴周华)

责编:黄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