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扫 将思念种进春天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王晓雅 时间:2025-04-03

  清明将至,连日来,我市各公墓陆续迎来祭扫高峰。为营造平安清明的祭扫环境,我市多部门联动推出便民举措,倡导文明祭扫。市民手持素菊寄托哀思,用绿色新风取代烟雾缭绕,让追思更清新,让清明更“清明”。

  鲜花置换

  倡导“绿色祭扫”新风尚

  “阿姨,你的纸钱可以放在这里,稍后我们统一处理,这枝菊花送给你,用鲜花祭扫,温馨又环保。”在国福公墓入口处,工作人员忙碌不停。她身前的桌子上摆满了用来换取纸钱的黄白菊花,另一侧的“锡箔存放处”,摆放着等待集中环保处理的祭祀用品。

  这里,正在开展一场“鲜花换纸钱”的文明祭扫行动。

  “这样蛮好,没有烟熏火燎,一束束花放在墓前,美观又环保。”前来祭扫的市民梁女士表示。没有冷冰冰的“明令禁止”,贴心有礼的服务态度,让前来祭扫的市民欣然接受这场特别的“以物换物”。

  “鲜花换纸钱”是文明祭扫的一项主题活动,一方面摒弃了焚香烧纸的旧俗,降低了安全隐患,减少了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另一方面,让人们将情感更多聚焦于缅怀逝者、追忆往昔,以更健康、更具内涵的方式寄托哀思,使清明祭扫回归情感本质,避免流于形式。

  市民们在擦拭墓碑、为碑文添色、清理环境后,纷纷向先人敬献鲜花、祭品,整个仪式既简洁又庄重。今年全市各墓园里不再烟雾缭绕,取而代之的是花香弥漫、肃穆温情,既保留了对先人的深情追思,又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时代新意。

  厚养薄葬

  传承情感而非形式

  “活着多尽孝,胜过坟头千万纸。”市民顾先生在祭扫完后表示,家人去世40多年,他每年都会来扫墓,带着什么东西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真心实意。

  清明节来临前,我市社会各界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主题活动,缅怀烈士,寄托哀思;传承民俗,倡导文明。

  为了做好清明祭扫和殡葬整治工作,我市民政部门在3月中旬向市民发出倡议书,建议市民通过平台预约,科学合理安排祭扫时间和出行方式,尽量错峰出行。厚养薄葬方面,倡导逝后从俭治丧、文明祭奠,不大操大办,让逝者欣慰、生者心安。倡导以植树、献花、鞠躬、诵读祭文等方式祭祖扫墓,讲述先贤故事,传播良好家风。倡导群众选择网上祭扫的形式缅怀先人,致礼尽哀。

  “文明祭扫不是要丢掉传统,而是用更有生命力的方式传承情感,当追思变成绽放的鲜花、迸发的创意,清明节的意义便在每个人的参与中越来越鲜活。”市民政局区划地名和社会事务科工作人员潘宇翔表示。

  据悉,市民政部门正在筹建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以多样的殡葬选择和更环保的殡葬方式满足群众需求,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此外,市民政部门还充分利用各类宣传阵地、户外电子屏、显示屏等,滚动宣传规范殡葬行为、树立文明新风活动开展情况和成效。全市各殡葬服务机构在入口醒目位置、管理服务大厅等场所,张贴规范殡葬行为、树立文明新风倡议书,引导和鼓励群众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祭扫方式,倡导以鲜花换纸钱、撰写追忆文章、书写寄语等方式,寄托哀思,怀念逝者。

  多方联动

  织就文明祭扫“便民网”

  针对今年清明期间交通保障、应急处置、违法用地整治等工作,我市也进行了提前研判和部署。

  据悉,我市现有公墓(陵塔)29家,包括经营性墓地2家,经营性陵塔1家;公益性墓地18家,公益性骨灰堂8家。国福公墓负责人顾伟飞告诉记者,今年的清明祭扫高峰已在3月中下旬开启,前来扫墓的主要是太仓本地市民和上海市民,最高峰时一天超5000人,给墓园的卫生清理和服务带来挑战,为此,工作人员增加巡查频次,保证园区内安全整洁。

  乘车方面,目前,主要墓园有途经常规线路:去往太仓公墓(南京路毛太路口)的可乘坐公交G105路、G109路、111路、G112路、125路、202路、203路、207路至“城北花园”站点下车;去往板桥公墓(湖川堂)的可乘坐公交203路至“广州路兴业路”站点下车;去往沙溪公墓(沙南东路)的可乘坐公交204路、205路、301路、401路、316B线至“镇东路”站点下车;去往浏河公墓的可乘坐公交G201路、302路、309路至“浏河公墓”站点下车。

  此外,为方便市民踏青、扫墓出行,太仓公交在清明前后开通城厢镇吴塘寝园扫墓专线,并于清明节当天开通铁路太仓站、朝阳路车站至双凤洪福墓园的扫墓专线。3月29日~3月31日及4月7日、4月1日~4月6日开通城厢镇吴塘寝园扫墓专线,万丰村上车就能抵达吴塘寝园;4月4日当天开通铁路太仓站至双凤洪福墓园扫墓专线和朝阳路车站至双凤洪福墓园扫墓专线,分别从铁路太仓站、朝阳路车站直达凤北路(洪福墓园)。市民可根据需求选择扫墓专线,绿色出行。

  这个春天,太仓正用行动证明:最深的怀念,不必拘泥于形式。文明祭扫不是减法,而是为情感表达做乘法,让“厚养”渐成风尚,“薄葬”更显心意。(记者  沈雯/文  周岗/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