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版”经济现独特魅力 太仓跨进发达状态
来源:太仓日报
责编:朱敏
时间:2015-11-30
“十二五”期间,全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也为“十三五”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从今日起,本报推出“辉煌十二五,我们共同见证”系列报道,展示经济发展、民生社会、生态文明、城乡建设、党的建设在过去5年取得的非凡业绩,激励全市人民坚定信心、凝心聚力,为下一步工作开好头、起好步。
近5年来,太仓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十二五”期间,太仓市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稳步前行,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强榜单上,“升级版”经济绽放出独特魅力和强劲实力。
人均GDP媲美发达国家
去年,太仓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3亿元,增长8.6%。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504美元。网上资料显示,沙特阿拉伯以23217.52美元的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34位。这就是说,太仓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仅高于国内,而且高于排名第34位的沙特阿拉伯。
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尽管尚未公布数字,但是稳步增长毫无悬念。对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发达状态”,因为世界银行不同阶段的收入标准明确,人均GDP只要达到1万美元后,这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开始进入“发达状态”。
“以大量使用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以量取胜’的发展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注重以质取胜、以强制胜。”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太仓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高端产业基地。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月10日,太仓市举行2015金秋经贸月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活动。58个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总投资达190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126.7亿元;开业项目30个,总投资63.1亿元。从产业来看,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项目引领作用明显,共有制造业项目50个,总投资134.1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71亿元;开业项目29个,总投资63.1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55.7亿元。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太仓市始终把“三驾马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视为“驾辕”,策应国家产业导向,不断强化制高点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观摩一批、开工一批、开业一批、签约一批”。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太仓市积极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咬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抓投资,及时发挥稳增长政策效应,加强重点项目管理与服务,有效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
扬子江海工是2012年港区引进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美元,主营高端船舶和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目前,这家企业在业界创造了多个第一,建造的万箱船载箱总箱位增加10%,油耗降低20%,排放指标降低20%,营运效率提高30%以上,更符合绿色减排的特点。
按美国船级社(ABS)标准建造的钻井平台是世界先进的高效节能和新型环保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总造价近2亿美元,投用后可同时容纳120多人作业和生活。
财政“蛋糕”做得更厚更大
不久前,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123个项目陆续收到了“千企升级”政策兑现资金。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太仓市下发2690万元的引导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近5年来,太仓市充分运用好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采取财政贴息、技改补助、创税奖励等政策引导,调控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投入,统筹考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销售、税收上台阶,建立扶持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支持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5年间,财政累计支出约480.82亿元,2015年是2011年的1.5倍。
财源建设带来了财政收入规模快速扩大,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预计5年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02%,5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97.38亿元。2013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0.13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税收占比从2011年的77.1%提高到2015年的85%。2011至2013年,太仓市连续获得省政府“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表彰。(记者 李孝忠)
近5年来,太仓市以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富民惠民为根本,大力实施创新引领、以港强市、接轨上海、城乡一体、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现代化新兴港口城市和最佳宜居城市。“十二五”期间,太仓市经济发展量质并举,稳步前行,综合实力排在全国百强县市前十强榜单上,“升级版”经济绽放出独特魅力和强劲实力。
人均GDP媲美发达国家
去年,太仓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5.3亿元,增长8.6%。按照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4504美元。网上资料显示,沙特阿拉伯以23217.52美元的人均生产总值排名全球第34位。这就是说,太仓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仅高于国内,而且高于排名第34位的沙特阿拉伯。
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尽管尚未公布数字,但是稳步增长毫无悬念。对照世界银行的标准,太仓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发达状态”,因为世界银行不同阶段的收入标准明确,人均GDP只要达到1万美元后,这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就开始进入“发达状态”。
“以大量使用资源、牺牲环境为代价和建立在廉价劳动力基础上的‘以量取胜’的发展方式,已经一去不复返,我们必须注重以质取胜、以强制胜。”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太仓市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速发展先进制造业,跨越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影响力的现代高端产业基地。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
11月10日,太仓市举行2015金秋经贸月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活动。58个重点项目开工开业,总投资达190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8个,总投资126.7亿元;开业项目30个,总投资63.1亿元。从产业来看,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汽车零部件等制造业项目引领作用明显,共有制造业项目50个,总投资134.1亿元,其中开工项目21个,总投资71亿元;开业项目29个,总投资63.1亿元。服务业项目8个,总投资55.7亿元。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太仓市始终把“三驾马车”中的固定资产投资视为“驾辕”,策应国家产业导向,不断强化制高点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项目“观摩一批、开工一批、开业一批、签约一批”。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太仓市积极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咬定目标任务,凝心聚力抓投资,及时发挥稳增长政策效应,加强重点项目管理与服务,有效推进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投资。
扬子江海工是2012年港区引进的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7.5亿美元,主营高端船舶和海上钻井平台制造。目前,这家企业在业界创造了多个第一,建造的万箱船载箱总箱位增加10%,油耗降低20%,排放指标降低20%,营运效率提高30%以上,更符合绿色减排的特点。
按美国船级社(ABS)标准建造的钻井平台是世界先进的高效节能和新型环保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总造价近2亿美元,投用后可同时容纳120多人作业和生活。
财政“蛋糕”做得更厚更大
不久前,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等企业123个项目陆续收到了“千企升级”政策兑现资金。市经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次太仓市下发2690万元的引导资金,用于鼓励企业转型升级。
近5年来,太仓市充分运用好财政、税收等政策杠杆,采取财政贴息、技改补助、创税奖励等政策引导,调控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财政投入,统筹考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销售、税收上台阶,建立扶持中小企业、企业信息化、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专项资金,支持成长中的中小企业发展,加大信贷投入,完善对金融机构的激励机制,调动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5年间,财政累计支出约480.82亿元,2015年是2011年的1.5倍。
财源建设带来了财政收入规模快速扩大,财政收入实现跨越式提升。预计5年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02%,5年累计完成一般预算收入497.38亿元。2013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00.13亿元,突破100亿元大关。税收占比从2011年的77.1%提高到2015年的85%。2011至2013年,太仓市连续获得省政府“财政收入新增贡献先进单位”表彰。(记者 李孝忠)
责编:朱敏